(三)早隔离。各地在铁路、公路、水运沿线和主要航空站所在的地级及其以上城市设立留验站。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制定留验方案以及调查处理方案,及时发现病人,并与定点医院配合联动,由当地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收治在定点医院的专门病区,疑似病人与确诊病人要收入不同的病房,严格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强制控制措施。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做好病人住所、工作场所、乘座的交通工具以及病区的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及其使用物品的消毒、污水处理及终末消毒。
一旦发现输入性病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分析。
(四)早治疗。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就地隔离治疗。各城市急救中心设立转运指挥调度中心,接诊医院发现病例后应立即报告转运指挥调度中心,由中心负责安排救护车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要提高诊断水平,严禁将不是疑似和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病人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护车运送病人必须严格落实有效隔离条件,确保安全。
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一般性治疗、对症处理和器官功能保护、防治细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或增加免疫功能的药物的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措施。对重症病例要进行监护,视不同情况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创正压通气等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三、农村和城市社区预防控制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下发的《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见附件),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的预防控制工作。每个村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都要明确责任人和一名管理检查员,全面做好防治和控制工作。
(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级政府要广泛发动群众,认真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积极整治环境,讲究卫生,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黑板报、墙报、农村广播、明白纸等大众媒体,及时普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工作场所消毒,严格执行自查制度。学校、托幼机构要把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安排健康教育课,专题讲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知识。要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认真搞好学校室内外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