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妇幼保健院另址重建已立项,2000年已完成投资0.1亿元。
2.东湖医院扩建已立项,2000年已完成投资0.3亿元。
3.深圳的干部保健任务异常繁重,目前位于心血管医院内的特区保健办医疗设施落后,业务用房严重不足,且无拓展空间,另址重建已刻不容缓。此项工作得到中央保健局和省、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曾庆红、李长春及张高丽等领导同志亲自为保健基地选址,并作重要指示。
而心血管医院业务量近年来迅速增长,用房已严重短缺,医疗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居民心脏疾患会越来越多,心血管医院急需发展空间,故考虑待干部保健中心建成搬迁后,原业务用房归心血管医院。
4.市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市1/10的医疗任务,在急救、科研、教学领域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市综合医疗水平的代表。近年来其病床使用率稳步上升,目前已超过100%,有的病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急需增加床位。其门诊楼虽已完成改造,但外科病房仍陈旧简陋,手术室数量不够,空间狭小,布局也不合理,ICU条件简陋,给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5.北大深圳医院扩建教学楼已纳入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6.居民精神疾患与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深圳是精神疾患、精神亚健康状态的高发地区,康宁医院是我市唯一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建于八十年代初期,仅有病床200张。随着病人的增多,其业务用房日显紧张,楼层质量亦不符合卫生学要求,且因无康复病房,致使康疗这一治疗精神疾患的重要手段无法开展,拟扩建的200张病床主要就是用于对精神病人康复治疗。
7.我市居民中育龄妇女占极大比重,产科任务非常繁重。妇儿医院建于1984年,是根据当时的门诊量和住院分娩数规划设计,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目前该院承担的工作量已是当时的6倍,全市每年5万多新生儿中有1/10在妇儿医院出生,在其并入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临床部后业务工作将进一步加重,导致业务用房严重紧缺,产科病房长期加床,病床使用率常超过100%,最高时达140%。手术室、分娩室也长期超负荷运转,3个手术室每天要承担十几台手术,且设施十分简陋,存在较为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急需改造。
8.市卫生防疫站是国家一级卫生防疫站,2000年通过国家实验室验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成立疾病控制中心后,其将承担全市的监测、检验任务,目前的业务用房已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事业需要,新建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势在必行。此外,目前医学情报所(现更名为医学信息中心)、市健康教育所、红十字会等机构或租或借用业务用房,适时兴建医学信息科教综合办公楼是卫生服务功能任务与事业发展的需要。两者需做好前期调研。
9.第二人民医院原为工程兵医院,为特区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但基础较为薄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3所“三甲”医院之一,新建的住院大楼使其就医条件大为改观,但门诊楼空间小、条件差,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发展,需重新改造。鉴于其住院楼项目还未完成,其门诊楼改造可稍缓,先做前期调研。
10.中医事业是我国传统医学瑰宝,中西医并重是我国一贯的卫生政策,深圳毗邻港澳,是中医面向世界的窗口。市中医院是全市中医的龙头,日门诊量达到2500人次,年住院量达3500人次,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目前其门诊住院合于一体,缺少发展空间,立足于长远发展需另建住院大楼,鉴于其门诊住院楼加层已立项,另建住院楼项目可稍缓,做好前期调研。
三、设备投入:包括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等设备,每年5000万元,“十五”期间共投入2.5亿元。
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每年建30个,“十五”期间共建150个,采取市、区、镇各出一点的原则,市每年投入450万元,5年共投入2250万元。
备注:各区新建项目投入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总体要求,按法定程序申报立项。
附件2: 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测算方法
一、医院床位配置标准测算方法
人口数×居民年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潜在需求量
医院床位需求数=------------------------------------------------
平均每床年工作日
医院床位供需平衡评估方法:实际拥有医院床位数/医院床位需求数
比值=1.0±0.15 供需平衡
<0.85 短缺
>1.15 过剩
二、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测算方法
人口数×二周患病率×就诊次数×需要医疗照顾率
①门诊医生需要数=----------------------------------------------(1+20%)
每门诊医生年均标准工作量
人口数×需要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
②住院医生需要数=------------------------------------(1+20%)
每住院医生年均负责开放床日
③主治医生以上医师需要数=②×7/8
总医疗医师需要数=①+②+③
④卫生防病卫技人员总数=人口数(万)×推荐标准*
*推荐标准为每万人口4.7—5.4人
⑤总医生数=①+②+③+④
医生供需平衡评价方法:实有医生数/医生需要(求)数
比值=1.0±0.15 供需平衡
<0.85 短缺
>1.15 过剩
注:本法仅用于区域医生需要(求)总量测算,各专科医生的需要(求)数与供需平衡状态评估则据各专科工作量占总量的比例,按比例推算。
三、大型医疗设备(CT与MRI)配置标准与方法
CT配置标准:
①经测算日均检测人次≥13。 (计算公式后列)
②服务人口≥25万。
③年门诊人次30万以上,年出院人数>4500。
④服务半径≥30公里。
⑤医院床位定编≥200张。
在具备条件①的基础上,符合②—⑤项标准中的任何二项即可配置CT设备。
MRI配置标准:
①经测算日均检测人次≥7。 (计算公式后列)
②服务人口≥50万。
③年门诊人次70万以上,年出院人数≥9000。
④服务半径≥40公里
⑤医院床位定编≥500张。
在具备条件①的基础上,再具备②—⑤项任何二项即可配置。
公式1.CT日均检测人次计算公式:
(年总门诊人次×1%)+(年总住院人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