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将有关单位的卫生执法职能集中,组建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执法职责的行使。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许可和执业许可的申请受理、初审、上报和批准后许可证发放的具体工作;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定期上报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负责受理投诉、举报、法律咨询和卫生监督工作的稽查。
3.医疗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以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和区级综合医院为中心,及各类市、区专科医院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以镇(街道)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各类门诊部、诊所为基础组成。中医医疗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以市中医院及各区中医院为骨干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以各级医院中医科及中医诊所为基础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以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以及6所区人民医院为主体,组成综合医院系列。以东湖医院、康宁医院、心血管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眼科医院以及区级专科医院等为主体,组成专科医院系列。筹建肿瘤医院、耳鼻喉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医院等,不断完善专科医院系列。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兴办以特需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医院,满足市民不同层次需求。加强现有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内涵建设,使综合医院在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具有专科特色,使专科医院在形成专科特色的基础上技术优势更加突出。以镇(街道)医院为主体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原则按每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在原有医疗机构内增加社区健康服务功能)。
4.保健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由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各区妇幼保健院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干部保健系统以市保健中心为主体,各重点医院协助共同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兴建市妇幼保健院,现市妇儿医院作为临床部并入市妇幼保健院,各区妇幼保健院按标准设置床位。
5.精神卫生与康复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由市康宁医院、市康复医院、各类疗养院、各级医院康复科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2005年前,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防治、职业病防治与康复科,并增设心理咨询科。2010年前增建市康复医院,其功能集康复、职业病防治、健身、休闲、养老、临终关怀等服务于一体。
6.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由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及市、区级医院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基层急救站(镇、街道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会医疗机构等)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2005年前,再组建3个院前急救队伍(分别由南山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承担),加强和完善市急救中心的建设,完善区以上医院急诊急救功能。
7.健康教育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由市健康教育研究所、各区健康教育所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各类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2005年前,另址兴建市健康教育所,扩大其服务功能,其规模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8.采、供血服务系统。一级服务网由市血液中心、宝安、龙岗两区血站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各级医院血库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2000年三级医院建立输血科,二级医院建立血库,2005年前,宝安、龙岗两区设立2个供血中心,全市共设8个固定采血点。
9.医学科研教育系统。创建深圳北大香港科大医学中心,筹建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卫校逐步向医学院转制,开展护理高等教育、全科医生教育及在职卫技人员继续教育;提高现有附属医院的教学水平。在医学科研方面,建设10个重点实验室(临床5个,预防医学5个);加强现有研究所内涵建设和功能完善;发挥深圳北大香港科大医学中心产、学、研的作用,加强生物、中药产业的开发。
10.卫生信息服务系统。以市卫生信息中心(在市医学情报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本规划期内完成)为主体,辐射全市各级卫生机构,形成卫生管理信息、卫生监督信息、疾病控制信息、医学技术信息、医院综合信息、网上医院信息等综合的信息服务网络。
(二)医院床位配置
本规划的医院床位是指各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设置的正规编制床位,不含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和简易床、家庭病床。按照以需求定供给的原则配置我市医院床位,控制医院床位过速增长。通过提高床位使用率与缩短平均住院日来提高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并改善住院单元的配套设施,提高病床综合质量。2005年,全市每千人口床位3.2-3.6张,总量为15360-17280张;2010年,每千人口床位3.6-4.0张,总量为18720-20800张。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测算方法见附件2)
在区域分布上,罗湖、福田两区将成为全市相对集中的区域医疗中心,罗湖区2005年床位约3100-3500张,2010年约3500-3900张;福田区2005年约4800-5200张,2010年约5400-5800张;南山区2005年约2100-2500张,2010年约2700-3100张;宝安区2005年约2900-3300张,2010年约3700-4100张;龙岗区2005年约2200-2600张,2010年约2900-3300张;盐田区2005年约200-400张,2010年约400-600张。
在发展床位数量的同时,加强病房、床位的单元质量建设,提高床位配套设施,改善住院环境。全市高等病床(主要供特需服务)所占比例至2005年应控制在10%左右,2010年控制在15%左右;普通病床中一等甲级病床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和15%,一等乙级分别达到10%和15%;二等床位成为主要组成部分(医院床位单元配置标准见附件3)。
(三)卫生人力配置
按照全行业卫生管理思想,卫生人力配置是指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卫生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总量配置。
到2005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5.8-6.6名,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达27840-31680名。其中每千人口医生数2.2-2.5名(其中各类临床医生1.8-2.0名,公共卫生医生0.4-0.5名),医生总量为10560-12000名(其中各类临床医生8640-9600名,公共卫生医生1920-2400名)。每千人口护理人员数2.85-3.25名,护理人员总量为13680-15600名,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比例提高到1:1.5-1:1.7。
到2010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6.8-7.6名,卫生技术人员总量达35360-39520名。其中每千人口医生数2.4-2.7名(其中各类临床医生1.9-2.1名,公共卫生医生0.5-0.6名),医生总量为12480-14040名(其中各类临床医生9880-10920名,公共卫生医生2600-3120名)。每千人口护理人员数3.6-4.0名,护理人员总量为18720-20800,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比例提高到1:1.8-1:2.0。逐步调整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提高医护比例。
(四)卫生设备配置
本规划所指的设备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常规医疗设备,其配置方法按照医疗卫生单位等级要求,首先要保证常用基本设施的性能优良,确保能向居民提供质量良好的基本卫生服务。第二类为大型设备,其配置方法按承担任务、服务质量与数量、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情况给予合理配置,确保区域内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及疾病监测、卫生检验等设备,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