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4.大型医疗设备与医院能级不匹配,呈现低水平重复配置。以CT配置为例,1999年全市有25台CT,其中市级医院仅3台,区、镇级医院13台,其他部门医院9台。低能级医院忽视基础设备配置,热衷购买大型医疗设备,且多陈旧(有的甚至是“二手”机),档次不高,低水平重复配置。
  5.卫生投入方式不尽合理,医疗服务补偿不足。目前按人员、床位编制决定卫生经费投入的做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投向上,我市预防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仅为13%左右,不符合卫生投入公平与效益的原则。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市场补偿不足,医院过多依赖政府财政补偿,既加重了政府负担,挤压了预防保健投入,也不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
  6.医疗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目前大医院看病拥挤,服务不尽人意,而社区健康服务未能全面覆盖,投入不足,运行机制欠完善,全科医生十分短缺,加上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病人不能合理分流,未能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医疗模式。
  (三)影响卫生服务的趋势预测
  1.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卫生问题。首先是随着城乡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与生态的改变,公共卫生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其次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风气影响,由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精神病、性传播疾病、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将会进一步增加。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增强,日益形成的健康消费观,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2.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将对医疗市场带来重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外资将进入医疗市场,现有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外资的进入,将会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模式和医院经营运行机制,从而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市场有序竞争,现有的医疗服务供需关系将会被改变。
  3.生物、物理和化学引起的新的疾病,将对居民健康构成新的威胁。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化学工业发展,必将产生一些新的致病因素。近几年禽流感病毒、肠病毒在某些地区流行,今后还会有某些新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出现,影响我市居民的健康。
  4.人口结构变化,将对卫生服务结构带来影响。根据对我市人口发展进行的预测,人口老年化趋势、居民文化构成变动趋势和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将对我市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任务与指标
  (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2005年77.00岁,2010年78.00岁;
  2.婴儿死亡率:2005年≤9‰,2010年≤8‰;
  3.孕产妇死亡率:2005年≤15/10万,2010≤13/10万。
  (二)卫生工作主要任务与指标
  1.医疗工作。2005年前,市级综合医院要达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有解决全市疑难疾病能力。专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主要项目领先。区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强,满足辖区内基本医疗需求,并有自己专科强项。镇(街道)医院加强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做到社区健康服务全面覆盖,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我市居民健康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建立重点医学专科和实验室。基本完成各级急救医疗网络建设,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缩短到8-10分钟,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健全适应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医疗保健网络体系。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海陆空并举的立体救护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缩短到5-8分钟。
  2.卫生防病工作。到2005年,健全卫生防疫网络,改革管理体制,卫生监督、监测全面覆盖,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得到发展,建立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在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综合卫生防疫能力及学术水平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0年进入国内领先水平。
  食品卫生合格率:2005年≥90%,2010年≥95%;
  公共场所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2005年≥95%,2010年≥98%;
  化妆品卫生合格率:2005年≥95%,2010年≥98%;
  自来水卫生合格率:2005年≥95%,2010年≥98%;
  有毒有害作业单位监测合格率:2005年≥85%,2010年≥90%;
  放射卫生监测合格率:2005年≥95%,2010年≥98%;
  学校卫生监测合格率:2005年≥90%,2010年≥95%;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2005年≥95%,2010年≥99%;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005年≤220/10万,2010年≤210/10万;
  高血压社区管理率:2005年≥85%,2010年≥90%;
  糖尿病社区管理率:2005年≥75%,2010年≥80%;
  精神病患者社区监护率:2005年≥90%,2010年≥95%。
  3.妇幼保健工作。到2005年,建立健全全市妇幼保健系统,保障母婴安康,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0年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2005年≥85%,2010年≥90%;
  住院分娩率:2005年达到99%;
  婚前医学检查率:2005年≥99%;
  肉眼可见出生缺陷发生率:2005年≤8‰,2010年≤5‰;
  妇女病普查普治受检率(3年为一个周期):年均不低于30%;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2005年≥85%,2010年≥95%;
  母乳喂养比例:2005年母乳喂养4-6月者≥80%。
  4.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其它指标,保持国内城市先进水平。
  健康教育普及率:2005年≥95%,2010年≥98%;
  成年男性吸烟率:2005年力争下降2-5%,2010年下降10%;
  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2005年达100%;
  2005年前完善卫生信息网络,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各卫生单位统计信息科全部联网。
  五、卫生资源的配置
  我市建市时间较短,卫生资源的特点是存量不足,每年增量不少。虽然也存在部分存量需要调整的问题,但重点应放在增量的优化上。现按2005年预测人口480万人,2010年人口520万人进行卫生资源规划配置。
  (一)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机构设置
  根据卫生服务需求和现有资源利用情况,我市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架构采用两级服务网络配置,整个网络由10个服务系统构成(主要建设项目见附件1)。
  1.疾病控制系统。一级服务网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骨干共同组成,二级服务网由各级医院防保科、镇(街道)医院及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
  机构设置与功能调整:根据预防保健体制改革的原则,将有关事业单位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含急性、慢性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卫生监测等)职能集中,组建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疾病、媒介生物的调研、监测、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组织调查和处理;实施计划免疫接种规划,开展疾病防治工作,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及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
  2.卫生监督系统。一级网由市卫生监督机构组成,二级网由各区卫生监督机构及其派出机构组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