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址:方便生活并对水源和环境不造成污染,一般应建在院内或室内。
2、房屋:有墙、有顶、有门,屋顶高度不低于1.8米,有漏斗式蹲便器和防蝇防蛆设置。
3、粪池:密封不渗漏,有盖防雨;三格式化粪池容积比例为2:1:3,双瓮漏斗式过粪管前低后高,成60度夹角,位置安装正确;处理粪便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4、正确使用:经常保持厕所内清洁卫生,无蝇无蛆,基本无臭味。
四、组织实施
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和卫生局负责农村改厕工作的统筹协调、培训指导、质量监督、设备配件组织等工作,同时抓好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卫生厕所建设,为当地农村改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农业部门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在气候条件适宜地区推广“猪—厕—沼”三位一体模式卫生厕所。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农村“两改”的启动资金,优先将示范户改厕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文明办要把“两改”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评比、命名文明村、小康村的必要条件之一。县级以下乡镇在规划期内,完成2—3座无害化公厕建设任务;中心村也应结合实际和村庄规划进行旱厕改造。要把农村“两改”纳入农宅设计规范标准,做到建新房与“两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教育部门要把“两改”列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内容,建好学校内无害化公厕。宣传、文化、新闻等部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两改”的重要意义。各级妇联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两改”工作,并将“两改”列入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的主要内容。各级共青团要在广大农村团员青年中倡导科学、文明的卫生意识,鼓励他们在“两改”中率先垂范。旅游部门要抓好旅游景点的饮水卫生和卫生厕所建设,树立窗口单位“两改”典型。扶贫办应把农村“两改”工作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项目工程和治本措施来抓。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农村改水工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形式,解决农村缺水问题、水质改良问题、集约化供水问题,并负责制定农村改水规划和实施意见以及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
五、保证措施
(一)思想认识到位。农村“两改”是各级政府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两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使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通过农村“两改”工作得以具体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实惠。
(二)组织领导到位。农村“两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把“两改”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建立组织、技术网络,市、县、乡、村都要有专人负责,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自具体实施办法,真正把农村“两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