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为我省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地、各部门和中医药机构要充分认识人才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培养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计划,特别是当前急需的高水平中医药科研人才、中医临床人才和基层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尊重名老中医药专家。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开展师承教育。重视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进一步完善名中医培养机制和评选制度,为中医药拔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强对既懂专业,又精于管理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药机构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使中医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提供医疗服务。加大中医药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人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六、在农村卫生改革中,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以县、乡、村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在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提高农村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筛选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在规范农村中医药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允许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鼓励城市中医医疗机构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合作巡回医疗、设备支援等多种形式,扶持和指导农村中医药工作。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搞好中药材的种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鼓励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第2个10年规划目标中,完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工作指标,注重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是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有效载体,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好资金配套,推进农村防病治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