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卫生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进程。进一步加强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构筑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具有甘肃特色和优势的技术高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推进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切实做好人才开发工作。
八、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7)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一定要”,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在全省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抓住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这个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改革的精神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我省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8)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和省委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要选择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9)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省委的《实施办法》,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要通过党校轮训、境内外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团结统一,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