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

  四、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10)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快推进工业化上来。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我省还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要扩大全省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推进工业化进程上来,坚定不移地依靠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善于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争取用10年的时间,使我省工业化水平达到中级阶段。
  (11)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省工业已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支柱产业,这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只有基础产业而没有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支撑,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我们必须立足现有的基础,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并重,坚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坚持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把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工业发展的结构基础。继续加大技改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石化、有色、冶金等基础产业要进一步降耗增效,逐步延伸产业链;建材、纺织、机械、电子等制造业要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积极发展软件产业,不断提高信息增值服务质量。依托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工矿城市的经济转型,积极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重点开发水电,择优发展火电,积极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坚持把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生物和新医药作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以园区建设为依托,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经过10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把甘肃建设成综合性石化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加工基地、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13)开展广泛的外引内联,不断拓宽工业的发展空间。发展加工业,振兴制造业,必须想方设法不断拓宽发展空间。要立足我省实际,充分利用原材料优势和现有的制造业基础,从生产零部件和配套产品入手,推动我省工业企业同国内外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起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积极利用国内外大企业的品牌、销售网络以及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壮大自己。同时,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提升我省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4)把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必须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和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区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手抓小康建设,一手抓扶贫开发,并把二者统一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15)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立足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建设新型的生态农业、早作农业、节水农业的要求分层次推进。要在全省范围内把草食畜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积极引导农民种草养畜,努力提高畜牧业的比重,真正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要根据我省生态环境多样化的特点,在适宜的区域内发展林果业、瓜菜业、中药材、酿酒原料、制种业和专用粮等高效农业,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要加快实施良种工程,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