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抓住发展,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奋发图强。我们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4)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和基础条件方面,同全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我省总体上才基本解决温饱,只有部分地方达到了小康水平;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相对落后的低水平的基础上,甘肃如何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对我们的一个严峻考验。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必须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要求,是全省人民的期望,我们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甘肃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奋起直追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负重奋进的精神,下定决心,毫不动摇地把甘肃的发展搞上去。
(5)牢牢把握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推动甘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大报告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为我们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进程不断加快,使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更大的可能;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生产要素大范围大规模地流动和重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科技教育、人才保障等方面,对西部地区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省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加快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内,力争使我省经济出现若干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