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居民广泛参与的防控工作动员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居民自觉地搞好个人和家庭防护,积极参与社区集体防护工作;鼓励居民对疫情信息和其他不利于防控工作的情况进行举报;动员社区内各类医护人员在加强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的防控工作。要求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带头维护大局,带头帮助他人,带头服从指挥,始终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线。组织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承担各种重要任务。
四、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组织体系
在区县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街道、乡镇党政组织对辖区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负总责,建立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防控工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辖区内各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也要相应建立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小组。街道、乡镇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除设办公室外,一般还应设以下工作机构:
疫情监控组。主要负责分散隔离人员的监控,公共场所的消毒,疫情信息的收集,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后的追踪随访等工作。疫情监控组一般设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宣传教育组。主要负责向居民宣传防控非典型肺炎知识,做好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收集群众的反映,发现、总结、宣传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的先进事迹。
生活保障组。主要负责分散隔离人员家庭的生活服务工作和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治安防范组。主要负责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工作。
要实行街道、乡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及企事业单位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制。领导干部要明确分工,分片包户,动员和组织居民形成覆盖全社区的防控网。
五、社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保障措施
1.社区防控体系纳入区县防控体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体。区县政府下达的防控非典型肺炎的各项任务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要统一出口,避免政出多门。建立社区向区县政府日报制度,规范日报制度的内容、程序和上报时间。
2.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要建立居民家庭信息采集制度,对健康人群家庭定期采集信息,对分散隔离人员家庭随时采集信息。社区内单位也要建立信息采集制度,重要信息要随时上报社区防控指挥部,其他信息建立日报制度。社区防控指挥部要及时将信息归纳整理,上报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信息,政府要及时向社区通报,便于社区开展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使防控工作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跨区域的信息反馈,由上一级政府统一及时协调。所有社区都要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