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矿产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特征及其优势矿产
云南是矿产资源大省,素有“金属王国”之称,矿产资源具有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等主要特征。
(1)总量大,矿种多,部分矿种不能自给
至2000年底,共发现矿产14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83种,保有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3位的矿产有21种,其中排列第1位的是锡、铅、锌、磷、铟等9种矿产,第2位的有铂族、锗、硅藻土等7种矿产,第3位的有铜、锑、镍等5种矿产(见附表1)。云南矿种比较齐全,仅石油、天然气等极少数矿产稀缺,一些矿产如铝、硫、铬等不能自给。
(2)富矿比例大,共伴生组份多,矿床开采条件较好
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区中,高品位矿比例较大,多数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开发价值较高。在多数大、中型矿床中,常共伴生两种以上具独立工业价值的矿产。我省的富磷矿、富锰矿、富铁矿、富铜矿分别占全国富矿保有资源储量的34.42%、45.32%、27.70%、13.55%。
(3)新的资源富集区潜力巨大,老矿山资源枯竭与外围资源丰盈并存
在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云南部分,已发现多处具有大型远景的矿床,如德钦羊拉铜矿、兰坪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金平金矿等矿床。一些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虽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但近年来在会泽铅锌矿、澜沧铅矿、个旧锡矿等老矿山外围和深部也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矿床。
(4)矿产资源富集区相对集中
在规划的598处矿产地中,大型以上矿床114个,其2000年资源储量占全省比重是:磷85.18%、铅61.14%、锌82.01%、锡70.79%、铜57.65%、锗56.09%。仅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的磷、煤、硫铁矿就分别占全省资源储量的72.64%、81.86%和94.21%。
按照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属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性矿产、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好并在国内外市场具较强竞争力等评价原则,云南的锌、锡、铜、铅、铝、磷、锰、锗、铟、银、铂族矿产在国内外矿产品市场中具比较优势,煤有区域优势,同为云南的优势矿产。
2.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建国以来,我省基础地质工作为城市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产勘查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已完成1:100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水文地质调查,1:75万地热调查,1:20万区域化探,1:20万航磁调查;完成1:20万区域重力20个图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80%;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76个图幅,占全省国土面积17.60%;完成全省地下水资源状况的总体评价和重点地区的地热资源、地质环境调查。
至1999年底,全省上储量表矿产地1577处(含共、伴生矿产地),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542处,占34.37%;详查和普查的矿产地1035处,占65.63%。大量未上表矿产地及近年来初步控制的多处大型矿产地,勘查程度都较低。将井田、矿段合并后矿区数为1229处,其中大型114处,中型264处,小型851处。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经过建国以来50余年的发展,建立起地勘、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科研、销售基本配套的综合体系。在已上表统计的83种矿产中,已开采利用的有62种,占74.70%。形成规模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铜、铅、锌、锡、锑、钨、金、煤、铁、锰、磷、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粘土、大理石等。
截止2000年底,全省共有矿山企业6542个,从业人员达31.9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267个,集体企业2373个,私营企业2250个,外资企业11个,股份制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641个。按开采规模统计,全省有大型矿山企业6个,占全省矿山总数的0.09%;中型矿山40个,占全省矿山总数的0.61%;小型矿山6496个,占全省矿山总数的99.30%。
2000年全省开采矿石总量1.37亿吨,其中磷矿921万吨、铜矿680万吨、铅锌矿260万吨、锡矿446万吨、金矿舛万吨、铁矿214万吨、煤2216万吨,其余为石灰岩、砂石、粘土等矿产。矿产品销售产值(矿石及初级原料产品)77.73亿元,利润总额6115.58万元,上缴税金6.68亿元。
目前,全省已形成以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锡业公司、云南磷化工集团公司、云南铝业股份公司、云南建材集团公司、昆明钢铁公司等矿业集团(公司)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矿业开发格局。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矿产勘查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程度偏低,大宗支柱矿产储量增长滞缓,一些主要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勘查未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环境工作滞后,为城市及重大工程服务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