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十一)加大服务业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教育培训、房地产、金融保险、国际贸易、中介服务、广告会展、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农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商业、养老服务、社区服务、餐饮、交通运输等就业潜力大的服务行业,努力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促进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国有和行使国家行政职能服务“三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各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办法,加大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金融信贷体系以及农产品防疫、检疫、质量标准技术检验、检测等公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和配套功能,发展服务组织,提高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国内外市场准入质量。积极发展农村各种协会、中介服务组织,适应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需要。
(十三)高起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继续提高传输网的容量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接入网,建成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互联互通。加快“数字湖北”工程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拓展增值服务、视频点播、数据多媒体传输等新业务。发展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等应用软件服务,大幅度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和物流业务、电子邮政综合类业务。加快发展电子政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性信息化小区。
(十四)加速培育现代物流业。实现运输、仓储企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武汉市经济中心的优势,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现代通信网络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兴建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加快现有交通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造升级。
(十五)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调动各方力量发展旅游业。加快国有大中型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明确界定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监督管理权、开发经营权和收益分配权,促进旅游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允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行市场化开发。利用商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品位,增强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快组建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步伐。
四、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就业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