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抓紧研究构建大城市框架的发展战略,加快设区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重点围绕城市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布局等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权威性。集中力量壮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功能,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搞好城市经营,着力抓好城市交通主干道、快速通道和园林绿化等建设,构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框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贯彻落实以市场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指标的改革方案。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经济强县(市)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一批中等发展水平县(市),凸显产业特色;重视对经济欠发达县的扶持扶建工作。
落实好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各项政策,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教育卫生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一批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和乡镇安全卫生饮用水工程。继续安排省级预算内资金扶持207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154个老区行政村的通电话工程。尽快解决尚未脱贫人口的温饱问题,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创新山海协作和挂钩帮扶工作机制。
(七)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开展新型抗癌光敏剂、现代中药标准物提取等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建设宽带计费系统平台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大力实施税务电子报税系统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功能材料等工程研究中心开工建设;抓紧制造业、生物农药、微生物药物、生物医药等工程研究中心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建设。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鼓励转制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机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继续抓好信息化工程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畅通三条战略通道信息流为目标,以电子政务为重点,组织实施省政务数据中心、省直部门业务专网、政务移动信息网、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示范工程,提高政府行政运作效率。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省属高校计划招生8万人。继续扶持有条件的地方新办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申办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和10所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211工程”二期和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建设。加快实施福州地区大学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厦大漳州校区、农林大学合并迁建等重点项目。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若干个高校后勤社会化集团公司。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机制。抓好一批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级技术工人培养力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加快高中校建设,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扶持重要新闻媒体、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艺术院团等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公益事业发展政策,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强“两馆一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制订和实施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完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集团的组建。争取在文化设施社会化建设和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启动新一轮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建设一批我省优势项目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和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社区群众性体育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