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关中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建设好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北辐射的三条旅游线路。即东线:西安-半坡博物馆-唐华清宫、秦兵马俑博物馆-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区-韩城历史文化名城;西线:西安-汉阳陵-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杨凌-法门寺-周原遗址-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线:西安-汉阳陵-三原城隍庙-药王山、玉华宫。构建旅游销售网络,改进宣传促销方式和服务手段,加快与国际旅游业接轨。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物流业。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输网络体系。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和航空快递,拓展航空过境、中转和直达运输等各类服务,进一步开辟国际大都市直达航线,形成以西安航空港为中心、连接国际、辐射西北的航空物流网络。充分发挥陇海铁路沿线西安和宝鸡站的枢纽优势,推进铁路仓储、装卸、包装、销售、信息的一体化经营,加快建立铁路快捷货运网络体系。
建设多形式、多业态的商贸流通体系。引进新型商贸业态,重点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会展经济等现代营销方式。推进电子商务业,建设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发展信贷消费、租赁消费、服务消费。发挥传统商贸业优势,改造、提升现有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高水平地创办一批大型综合商社,发展具备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条件的商贸新型业态,使其从传统的交易方式、管理手段向现代信息管理、物流化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对大型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培育和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培育具有较强专业化水平的经营实体,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批发市场。
金融保险业。拓展关中资本、证券、保险市场,建立健全金融、保险和风险投资体系。
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吸引外资银行、保险、财团和国内区域性、政策性、股份制银行在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各类金融机构并存、适度竞争、稳健经营的金融体系。适度发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彩票。发挥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西部开发投资基金。加快发展证券和产权交易市场,支持优势产业中的优秀企业上市,搞好上市公司重组。在发展传统保险业的同时,努力开辟保险新业务,增加保险新品种,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
新兴服务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一批专业从事信息服务的企业和组织,开展信息提供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和接入服务,推动网上服务业。运用现代技术建设信息交换平台及公众信息平台,制定政府及各行业数据共享标准,开发经济、科技、教育、环境、人文、旅游等信息资源,加强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公共信息共享。建立以政府信息为主系统,其他信息为子系统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应用,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和水平。开发信息精品,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促进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正规化和商业化。
发展会计、咨询、法律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中介行为,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加大服务业所需人才特别是市场、外贸、金融、信息咨询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改进用人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服务实体和服务项目,使社区服务业走向产业化。拓展社区服务新领域,建立起面向社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社区救助,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化。发展家庭送餐和餐饮连锁经营,培育一批方便城乡居民生活的餐饮企业。加强服务业设施和网点建设,鼓励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
教育文化产业。加快高校产业发展。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壮大教育规模。多元化吸纳资金,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新建一批校企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形成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后勤保障系统。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艺演出业、电影音像业、文化信息业、文化娱乐业、艺术教育业、文化旅游业、民间艺术业等产业。抓好陕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公司、西影股份有限公司、报业集团公司、出版集团公司、发行集团公司等产业集团的组建和运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章 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继续推进开发区体制创新,防范向旧体制的复归。按照精简、效能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体现开发区管理机构“特”、“精”、“活”的特色,强化管委会的综合管理职能,消除园区内条块之间、条条之间、块块之间互不隶属,各自为政的局面。明确开发区及管委会的法律地位,把改革创新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转化为法制优势,保障开发区“行使一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封闭管理、开放运行”,真正发挥出市场化改革的试验和示范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运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等方式,进行开发区建设机制的创新,提高开发区建设的市场化程度,并以此吸引区内外各类资金投入,提高开发区建设速度和质量,降低建设成本。
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关中五个中心城市政府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按照“缩小范围、规范程序、改变方式、完善监管”的原则,继续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园区企业制度改革提供帮助,为园区和城市内外构筑一体化要素市场、建立各类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提供支撑,促进科技与市场、科技与资本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开发产业化进程和辐射效应的发挥。
构建制度化的关中经济一体化协调组织和各开发区及各类科技园区的协商制度,协调各园区政策行为,形成共同遵守的区域公约和法规,营造无特别差异的政策环境。省上成立协调指导小组,下设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招商引资、政策协调等功能性小组,负责拟定和督促落实“一线两带”总体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市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相关措施。充分发挥关中市长联席会议的作用,配合关中协调指导小组协调跨园区或跨地区发展问题,如重点高新技术的协同攻关,统一规划实施交通、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渭河流域综合整治,户籍、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行政协调等。将产业结构调整从行业性调整转向空间结构调整,强化关中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行业组织和市场力量等非制度化协调机制在关中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