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业。重点开发小卫星、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信息传输及综合应用系统,进一步发展防雹增雨火箭、火箭人工降雨、飞机人工降雨等高新技术和产品。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
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杨凌现代农业技术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建设,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到2006年关中地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4%左右。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依托杨凌,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起高新技术向农村、农民转移和扩散的传递机制。利用现代生物、信息等技术,以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良种繁育、基因工程、节水灌溉、秸秆利用、病虫害防治、植物化学、新型栽培、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抓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成套装备、基因疫苗工程、小麦育种、胚胎工程、新型植物营养注射助剂技术、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玉米杂交良种工程、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秸秆生物肥料、优果示范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方法,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技术水平。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咸阳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渭南、宝鸡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陕253”等强筋小麦新品种,生产优质专用小麦,满足现代食品加工业的需要。全面实施优果工程,发展生态果园和出口基地,搞好产品转化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以秦川肉牛、布尔山羊、奶畜为主的节粮型牲畜,加快高产优质奶牛扩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扩大鸵鸟等特种养殖规模。在稳定发展大路菜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蔬菜质量,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重点提高精细、名特优和无公害蔬菜。到2006年,水果总产量达到460万吨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75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00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48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620万吨。
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围绕华圣果业集团、海升果汁集团、光明乳业(泾阳)有限公司、银桥集团、世联高蛋白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在政策、投融资、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上给予扶持。按照“多元投入,择优扶强,制度创新”的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鼓励农民以出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各类龙头企业要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流通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引导农民建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在联合农户、保护农民利益、沟通市场信息、组织产品运销方面的重要作用。
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以果业、畜牧产品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农产品加工业转移。运用先进工艺、技术改造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精深加工项目。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引导科研、教育单位与企业“联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健全各级农技推广体系,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建立高效、准确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系统,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
第三节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传统工业是关中地区工业的主体,是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支撑。要加紧用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其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和规模水平,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品和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关中产业群。到2006年关中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3.5%左右。
机械装备制造业。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加快先进的信息装备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网络化制造技术等在生产、管理和营销中的应用,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以飞机制造、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等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重点,同时抓好工业自动化仪表、制冷设备、轻工机械等具有较好基础的产品改造升级,使机械装备制造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提升机械装备工业的整体实力。
输变电设备,以西电东送750KV输电线路和±500KV直流输电线路配套输变电设备为载体,重点发展800KV级高压开关、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高压电瓷、复合外套避雷器、复合绝缘子以及500KV输变电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项目。
工程机械,重点发展适用于治沙、造林、西气东输、军用等方面的大吨位液压挖掘机、装载机、高原性推土机;开发铁路道渣、大坝干硬性混凝土摊铺设备,大型节能环保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建设年产500辆PC-400型大吨位液压挖掘机项目、350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项目、150台稳定三合土拌和机、年产1000台装载机等项目。
汽车及零部件,优先发展适应高速公路需要的重型车、重型载重车和豪华大客车,支持高档医疗车和运钞车等专业汽车扩大规模。零部件重点发展变速器、汽车车桥、半轴、盘式制动器、轮胎螺栓、车用蓄电池等产品。抓好5000辆大客车底盘技术改造,年产100万套安全气囊、60万件半轴、60万件制动鼓及60万套盘式制动器,年产2万台富赖变速器技术改造、20万套汽车电子防抱死系统、1.5亿件轮胎螺栓等项目。小轿车制造应走与国外同行业大集团合作的路子,引进资金,引入品牌,实行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