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和垃圾处理,用5-10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工业布局集中、人口密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建设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临潼、乾县等市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到2006年污水处理率达到45%。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乾县、武功、兴平、虢镇等18个市县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十五小”企业。各类开发区严禁污染企业进入,超量排污企业要逐步从中心城市向外搬迁,达到削减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进一步扩大城市供气、供热覆盖面,优化工业和生活燃料结构,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18个市辖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县区要加快实施天然气气化工程,扩大供气范围,消除燃煤锅炉。工业集中区、新建居民区、大中型公用设施和宾馆、饭店率先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和环保型煤。重视汽车尾气治理,加快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促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到2006年,力争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建设关中园林化地区。加强关中南北两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种草,严格保护天然林,不断扩大森林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形成关中平原的绿色屏障。中心城市要加强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以周边河流、绕城公路、城内环线、交通主干、主题公园、厂区、校区及居民小区为重点,形成绿化体系。西安-咸阳都市圈要加快渭河、灞河、浐河等周边河流绿化带、环线道路绿化带及主干道路绿化带建设,形成网状绿化格局。宝鸡市以南北山地天然林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建设城区河流、道路、公园和广场绿化,形成“林中城市”和“城中绿化岛”的生态格局。杨凌以渭河沿岸、铁路、公路和塬边绿化带为背景,以城市主干道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和街心花园为重点,加强各功能区绿化。渭南市要加快建设渭河、灞河、南部塬区绿化带和开发区绿化工程。铜川市要加快新区绿化,把新区建成渭北旱塬地区生态园林城市。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
第一节 发展高新技术壮大新兴产业
通过建立产业孵化基地、专业产业园区和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等多种方式,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六大产业领域优先发展,努力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关中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到2006年关中地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421亿元,年均增长25%,占GDP的比重达到18%左右。
信息产业。信息制造业要重点建设五大生产基地。一是在数字化家电产品领域,突出数字化高清晰度彩电及智能化冰箱等新型家用电器的开发生产,积极推进数字化高清晰度彩色显像管、显示管、投影管、光引擎产业化进程,培育数字化三维虚拟演播室、等离子显示器(PDP)等产业;二是在电子元器件领域,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新型传感器件、压电陶瓷器件、光电子器件产业,建成新型元器件生产基地,三是在移动通信及网络设备生产领域,重点抓好M30移动交换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网络路由器等产品产业化,积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及产品的研发进程;四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生产领域,以彩色显示器为突破口,以为整机配套为方向,做大做强外围设备;五是在军工电子领域,以军事需求和民用需求为目标,提高水平,扩大规模,实现军民结合,促进民品发展。软件产业要以国家级西安软件园为基地,重点抓好CAD/CAM、工业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金融财税、医疗、教育、娱乐及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八大应用软件。发展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中文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四大类支撑软件。建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知名的软件加工与出口基地。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以重大电力成套装备、光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及装备、工业过程自动化等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在数控机床、输变电控制设备、配电过程自动化系统、新型建筑机械、计算机集成制造、光通信器件等领域有所突破。积极推进数控加工中心、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仪表、新型压缩机、模具快速成型、宽幅振动压路机、新型风机泵、磁光电流互感器等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加快敏捷制造环境下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研发步伐。
现代医药与生物工程产业。重点开发创制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及制品、新型医疗器械等产品,在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产业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力争有重大突破。抓好红霉素系列药物及利君沙针剂、维奥欣片剂、脂质体应用技术、血液分析仪专用试剂、生物芯片、人工虎骨粉、畜禽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蛋白技术、中药标准提取物及中成药标准制造技术等产业化项目。加快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控释与缓释技术、中药传统饮片改良技术、医药生产控制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和结构材料。通过自主开发研究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相结合,力争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抓好阴罩带钢、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片层化独石式变压器用压电陶瓷、液晶材料、稀土材料、单晶铜材、钛材、铌钛合金材料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重点研发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将关中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层次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
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油、气、水、煤污染治理的控制装置、新型工艺及换代产品。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生态环境预警防治技术、水生物处理技术、大气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物治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套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加强对产生污染的领域、行业改造,重点在水泥和化肥制造行业,推广干法水泥和加压硫化床粉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抓好氟里昂替代物HFC-134a、无磷环保液体洗涤剂及专用助剂、无铅汽油添加剂、无公害农药、干式TRT技术等重大项目,加快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清洁燃料汽车关键部件和醇类汽油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