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和铜川市。要借助关中东部和关中北部门户及近靠西安的区位,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教育、金融、信息优势,自觉接受辐射,发挥土地、劳动力价格优势,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
渭南市产业发展以煤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加工、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强优质小麦、果业、花椒和秦川牛基地建设,积极改造发展煤炭、电力、冶金等工业。
铜川市以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大力发展煤炭、建材、铝冶炼和食品加工业,同时壮大陶瓷、果业和旅游业,积极发展中医药、机械配件、轻工等产业,建成关中北部特色产业群,使其成为关中辐射带动陕北的桥梁。
杨凌区。力争尽快设市。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和对外技术辐射,发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广、示范中心作用,建成国家以高新农业、涉农产业、农业科技教育为主导的农科城。带动农牧良种、生物技术、节水灌溉、环保农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辐射推进实施农业“星火”计划,形成产学研联合、城乡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体系,推动关中率先建成现代农业区。
第五节 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筑关中经济一体化框架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以“米”字型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骨架,以西安-咸阳都市圈为枢纽,以提高运输网络密度、优化交通结构为重点,适当超前加快建设。2006年要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干支协调、快捷高效的路网构架,逐步建立关中地区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西部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
加快建设三个层次的交通体系。一是加强中心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都市圈交通体系。中心城市加强城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畅通、灵便的交通网路。西安-咸阳都市圈,要统筹安排绕城公路、环城道路、高架快速干道以及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系统,抓紧西安地铁前期工作使其尽早开工建设,加快西安、咸阳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和重大公共设施资源共享,达到圈内圈外通勤、购物、日常业务交往畅通、快速、便捷。二是建设都市圈与城镇群交通体系。加快关中路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设环线公路,提高路等和通达深度。在完善骨架路网的同时,加快县际公路建设,使关中地区县城之间实现快速、便捷连接。三是建设广域交通体系,加强关中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有机联系。到2006年底,基本贯通西安经潼关至郑州、经禹门口至太原、经榆林至包头、经宝鸡至兰州、经汉中至成都、经商州至合肥高速公路省境路段,全面开工建设西安通往银川、重庆和武汉高速公路省境路段。加快建成西安至合肥铁路、宝鸡至兰州铁路复线,开工建设西安至延安铁路扩能改造、西安至平凉铁路和宝鸡至徐州客运专线。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发挥其西部空中交通的枢纽作用,着手咸阳机场扩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城镇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条件,以西安-咸阳都市圈为核心,坚持适度超前、高起点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础传输网和移动信息网,形成覆盖关中、辐射全省、联通国内外,综合性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信息网络体系,建成西部信息中心。
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改造省内九条一级干线网,发展和利用光交换、光交叉连接、密集波分复用、高速同步数字系列等先进技术,形成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传输骨干网络,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利用同轴光缆、光纤和无线接入等手段,加快发展宽带接入网和宽带综合业务,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
发展和完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设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面的网络资源,发展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采用高速路由器和下代互联网协议等新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以互联网(IPV6)为代表的高速宽带信息网,形成融合多种业务,覆盖面广的新型互联网。
建设西安信息港工程。建设集语音、数据、视频为一体的宽带综合信息网,实现网络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基本构建起信息港交互平台,宽带、高速主干网络和主体信息系统,为全国实施的数字化城市工程提供示范。以西安信息港为依托,全面展开“三网合一”试点工作。
加快“数字陕西”工程建设。率先实施关中地区数字化,初步形成中心城市综合基础地理、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基础数字化环境。建设关中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和宽带网,开发地理空间数据库及信息系统,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关中地区基础框架。
合理开发水资源。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水资源开发要以地表水、地下水并重,区内开发与区外调水并重。从中远期考虑,需实施西水东调、南水北调、黄河北干流水东调。近期集中力量改造完善现有灌区,建设泾河东庄水库、引洮济渭、小水河及引红济石-石头河过渭等蓄水调水工程;中期建设李家河水库、黄河古贤水库、嘉陵江-汉江联合调水工程;远期依靠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最终实现关中水资源的综合平衡。
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加快重点水源工程联网调度,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实施三大联网调度工程,一是关中西部以冯家山水库、羊毛湾水库和宝鸡峡引渭三大工程联网调度;二是秦岭北麓石头河水库、黑河水库联网调度;三是关中东部东雷抽黄、洛惠渠、交口抽渭三大工程联网调度。
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为目标,对现有大中型灌区实行以节水增效为中心的灌区配套和技术改造,大力普及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发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推进污水资源化,回用水可作为工业用水、地下水回灌、城市绿化、公园、城河用水。建设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
加强环境建设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三废”治理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型经济地区。到2006年,城镇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城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示范区,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