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层和核心层要把先进的生产要素与管理体制有机结合,依靠两个创新,实现两个带动。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产业孵化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全省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提高工业化水平;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资本集聚能力,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和空间拓展速度,以产业园区为辐射核心,逐步向外延伸,带动中心城市规模集聚和中小城镇加快发展,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二节 加快开发区建设,增强核心带动作用
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扩大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的规模,强化功能,完善设施,增强集聚能力,形成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柱。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最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城为目标,全面完成开发区一期建设,加快二期建设和交大、西工大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环保产业园、西安软件园,光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大学生物园、医药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长安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园区,以及灞桥工业园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发展。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建成出口加工园区、机电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带动泾河工业园区、沣京工业园区、蓝田工业园区发展。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西区科技创新园和东区新兴产业园建设,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合作。杨凌农业示范区要发挥西农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加快周边周至、扶风等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空间扩散和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凝聚先进生产要素,增强产业孵化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国家级开发区要加快建立与一区多园相适应的发展机制,继续保持强大的产业集聚能力,形成持续的发展后劲。咸阳、渭南和铜川开发区,要尽快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行”,加大招商引资,有效集聚产业,真正发挥创新源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开发区优势。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要有机协调,整合发展优势,明确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加强分工合作,真正把分散的区、园组合成有序竞争、有效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人才高地。
第三节 优化城乡结构,建设关中城镇群
实施“一圈一轴”空间发展战略。“一圈”指以西安和咸阳中心主城及外缘郊区组成的西安-咸阳都市圈,“一轴”指沿陇海铁路建成密集的城镇连绵带。按照“一圈一轴”的空间发展战略,有机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结构科学,中心城市功能互补,小城镇有序发展,有力支撑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关中城镇群。
西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是整个关中城镇群的中心,包括西安-咸阳中心主城和阎良、临潼、长安、蓝田、高陵、户县、周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兴平等区、市、县,现有120多个建制镇。这一区域是西北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兴产业最集中的城市集群。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城镇功能,促进特大城市与周围卫星城镇的有机结合,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中心主城要进一步强化集聚能力,提高集聚效益,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发达,旅游业繁荣,交通通信便捷,适宜人居的现代都市区。主城外围要加快卫星城镇建设,增强经济联系,建设一批功能明确、特色突出的中小城市,力争2006年以前新设西户区(现户县)、三原市、礼泉市。
陇海沿线城镇连绵带。以西安-咸阳都市圈为中心沿陇海铁路向东西延伸,东至潼关西到宝鸡市区,分布着5个中心城市和250多个小城镇。要打破条块分割,按经济内在联系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统筹安排产业和重大项目,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市场、生态、旅游等各类功能区,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带动以县城为主的小城镇的发展。力争2006年前新设宝鸡市陈仓区和拓坪区(现宝鸡县)、岐山市,渭南市华州区、蒲城市。把关中陇海沿线建设成城镇密集,各城市、小城镇特色鲜明、互为支撑、整体实力强、城镇化水平高的西部地区最发达的城镇连绵带。
第四节 增强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关中特色产业群
西安和咸阳市。按照建立都市圈的战略要求,西安、咸阳两城市要跨越行政界限,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综合规划产业发展,构筑西部科技、人才、产业高地。西安-咸阳主城要作为西部地区跨省域的中心城市,加快实现由一般加工业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制造业转变。积极发展一大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型轻纺、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全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引导和促进以新兴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建成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教、旅游、金融、现代物流、信息中心。
城郊经济和配套产业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与城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农机加工、机电配件、食品和药物制作等初级加工或者零部件生产,综合发展以中心主城为市场的花卉、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结合城区中心市场发展建设农副产品集市贸易和专业化工业品市场,发展以大都市居民为对象的自然生态旅游业。
宝鸡市。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科技、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尽快建设发展成为辐射陕、甘、宁、川毗邻地区工业、商贸、旅游中心大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强电子、机械、食品、有色、建材等为主的产业群,建设全国机床制造业基地、重型汽车制造业基地和有色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旅游、商贸,建设关中西部畜牧、蔬菜、园艺等农工商一体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