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以高新技术
产业为先导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规划的通知
(陕政发[2002]59号 2002年11月23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省委、省政府作出依托关中地区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加快“一线两带”建设,使关中地区率先崛起,带动陕南陕北,进而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的精神,现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率先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是我省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省各级政府落实执政兴陕第一要务的重大责任,事关陕西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事关我省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事关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加强领导,调整思路,通力合作,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关中地区各级政府、各开发区和省级有关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立足当地实际,尽快制定辖区建设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相关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式发展,加快辐射带动陕南陕北建设,为把我省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而努力奋斗。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关中科技和经济优势,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早日把陕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精神,特编制此规划。
第一章 战略思路与奋斗目标
第一节 战略意义
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必须确定发展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现代化,“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发展重点带动经济全局的战略思想的体现。邓小平同志甚至把以发展重点带动整个经济全局,提高到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我省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大,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地域单元发展很不平衡,内在经济联系历来都有相对独立性,要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是不切合实际的。无论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还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都呈现了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同时带动其它地区共同发展的特点,这是一种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这种规律,必然会取得积极、明显的效果。
关中地区相对于陕南陕北,拥有诸多优越的发展条件。关中城镇连绵、产业密集、科教实力雄厚,集聚着全省最主要的社会经济资源;位于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又可通过新亚欧大陆桥连通我国东中部和中亚、欧洲。加快关中地区的建设,促其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符合我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和西部大开发的部署,增强关中对陕南陕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抓住关中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产业带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迫切要求;是面临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和机遇,拿出我省的“白菜心”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力争在全国制造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大举措。关中地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必将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实现建立西部强省的目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该地区包括5个地级市、54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7%;人口2164.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2%。关中率先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经济集聚程度较强。2001年,关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341.06亿元,占全省的72.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59.5%、69.7%和81.2%,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0%。全省的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业、医药业、纺织业以及旅游业、果业、畜牧业和蔬菜业,主要集中于关中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达到10%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7∶42.4∶44.9,明显优于全省的15.5∶44.3∶4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5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68元和295元。
对外开放程度较高。1995-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到全省的81.2%。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10.94亿美元,进口总额9.5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97.6%和99.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74.4万人次,占全省的98%。
交通通讯条件较好。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西包-西康铁路、西宝-宝成铁路成为我国西部南北大动脉,西铜、西侯、西户铁路也与陇海线在西安交汇。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公路主骨架正在全面高等级化,关中五市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贯通,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600多公里,占到全省的90%以上。西安咸阳机场正在建成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关中光传输骨干网络是我国东南、华北地区与西北、西南通讯光缆的交汇地,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化水平基本与全国发达地区保持同步。
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优势明显。关中地区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2所,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多个,科研人员70多万,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人才密集区。区内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89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10.8亿元,增加值169.3亿元,已成为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西安高新区增加值达到104.6亿元,综合水平居全国十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列,成为我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