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留家观察一周,如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恢复上班。
(六)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站)报告;
(七)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单位,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指导进行终末消毒。
六、名词解释
(一)疫点:指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在地点,一般是指患者生活、工作的场所;
(二)疫区: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镇或毗邻镇,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疫区由疫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发布。
附件2: 合肥市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南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有畏寒;伴或不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干、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4、胸部X线或CT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大部分病人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不一致。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1+2+3+4条或2+3+4+5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鉴别诊断:注意排除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二)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有畏寒;伴或不伴乏力、精神萎靡或哭闹烦燥不安,或全身酸痛、头痛、关节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重症者出现呼吸急促,气促,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可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胸部X线或CT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不对称局灶性浸润性阴影。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1+2+3+4条或2+3+4+5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鉴别诊断:注意排除细菌性、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