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配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口调控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对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充实、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在推行优势服务工程的基础上,率先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改革。二是对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落后、难度大较大的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计划生育重点帮扶工程。三是配合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通过社会、生物学手段、行为改变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出生缺陷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四是继续实施 “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项目。
(二)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摆在突出的位置,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的高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处理好就业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注重发挥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建设产业、旅游产业、环保产业和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通过生物产业、旅游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有效抑制结构性失业的增长;积极配合西部大开发,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
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劳动就业政策法规,使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按市场机制的要求规范单位招用人员、劳动者求职择业、职业介绍中介服务和政府管理监督行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统计和监督管理等软环境建设,积极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疏通城乡就业渠道,探索农村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的新途径。结合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 设、环境生态恢复、美化山川等项目实施,实现云南各地州劳动力就近转移。合理调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规模,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以职业中学为依托,建立农村职业培训基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农业的深度开发和发展乡镇企业来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有计划地扩大劳务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