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人口增长存在较大惯性,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就业压力继续增大。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省计划生育工作具有较大的差距,较快的人口增长将是未来趋势。预计2001-2005年,每年新出生人口约80多万人,净增50万人左右。在一些生育高峰期滞后、基础工作较差的地区,人口增长反弹的潜在因素较突出,人口控制任务仍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到200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6.6%,按近7%老年型人口标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养老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体制亟待建立,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必须加快。同时,由人口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难以有效缓解。“十五”期间因劳动力达到高峰期,就业人口约达2800万人,就业容量与劳动力增长的矛盾更为突出。
2.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增大结构性失业的矛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加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岗位的较高技术要求与劳动力素质低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劳动力综合素质低的制约,就地就业与劳动输出都有较大局限性。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难以很快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就业岗位明显短缺。
3.市场化就业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亟需加强。低素质劳动力不适应新工作岗位的结构性失业仍将是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就业形式多样性、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与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滞后性,将使就业形势更加困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入WTO对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这必将对我省劳动预备役制、职业准入制、职业技能培训的低层次和不规范提出严峻的挑战。
4.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既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同时也形成新的就业矛盾。西部大开发将导致劳动力转移,人口大量跨省际流动,在促进劳动力转移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会冲击本省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矛盾。
5.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社会保险基金缺口较大。我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征缴困难,将长期制约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发挥。特别是养老保险中产生的隐性债务,已成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