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的实施意见

  2、西部丘陵山区。这类地区主要指吕梁山脉西麓以西,管涔山以南,黄河峡谷以东区域,包括吕梁地区、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晋中市的20个县(市、区),是国家级的连片贫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区域拥有旱地面积1170多万亩。要通过普及实施免耕播种、秸杆覆盖、中耕除草等一年一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实施面积300万亩,在重点实现培肥地力,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达到防止水上流失,改善生态条件的目标。
  3、东南部盆地边山区。这类地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太岳山中间一带,包括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30个县(巾、区),拥有旱地面积1260多万亩,是我省的玉米战略产业带。这类地区冬春干旱严重,季风多发,土壤风蚀普遍。要发挥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化学除草、深松浅松等成龙配套的一年一作、两茬平作、二年三作多种保护性耕作农业的技术优势,重点解决好治旱改土、保护生态和提高粮食品质,完成实施面积400万亩。以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支持特色农业、绿色产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4、中部平川盆地区。这类地区主要指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包括忻州市、太原市、晋中市的24个县(市、区),是我省典型的温和半干旱地区,地势平坦。该区域拥有旱地600多万亩。在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二、三产业劳力转移较多,粮食生产对机械化提出了客观要求。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点要立足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旱地水地同时并举,力求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解决粮食生产比较效益问题上取得突破。要在200万亩旱地和相当规模的水浇地上普及应用免耕播种、多种形式秸秆覆盖、浅松、深松、化学除草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持农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南部丘陵盆地区。这类地区主要集中在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中条山地带,包括临汾市、运城市的20个县 (市、区),是我省的粮棉主产区,也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带头地区。该区域拥有早地面积670多万亩。这类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结构调整力度大。推广普及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是蓄水保水,治旱改土,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要把200万亩旱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同时要在水浇地积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发挥粮棉主产区的自然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切实搞好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