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制造业。重点开发生产手持电脑(HPC)和个人数字助理(PDA)产品及大容量硬盘、网络机顶盒和金融商贸电子设备等产品。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及视听产品制造业。加速液晶和等离子(PDP)彩电、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研制,加快数字影像播放(DVD)产品关键件的产业化,抓好家庭信息平台接口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及生产。“十五”期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扶持、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形成10家年销售百亿元以上、进入国内百强的电子信息企业。
(三)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
1.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十五”期间,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统筹考虑,推动政府办公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重组,逐步建成连接省、市政府部门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服务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政府办公的自动化。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或县进行示范。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连接各市、各部门的、与国家政务网相连的宽带高速专用政务网络平台,包括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2)加快17个重要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和金卡4项工程,加快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交通、工商、外经贸、教育、科技等13项工程建设。同时,结合相关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发展,抓好一批业务系统工程的建设。
(3)统一标准,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完成省内政府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加快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宏观经济等数据库的建设。在现有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成为法人单位基础信息。
(4)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认证体系。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5)政务信息公共服务建设。依托服务中心,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社会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服务。
2.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工业。继续推进企业上网工程,把全省80%的企业和90%的工业产品推到互联网上。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成和综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抓好以200家电子商务试点大企业为基础的“江苏商城”省级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省属重点企业要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扩大网上交易和商务规模。在纺织、材料、化工、机械等行业或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试点。建立由政府组织,企业化运作的行业创新中心。发展数控机床、各种柔性和快速原型制造装备。结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继续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示范工程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力争在制造业的重点企业全面采用,从而优化企业运行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典型区域、重点行业或企业集团中推进网络化制造试验示范,加强网络支持下企业间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首席信息主管(CIO)职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