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十一)加快全省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建立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文化服务方式的变革。年内要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省级中心。“十五”期间,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及城市社区中发展一批基层中心。进一步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提高文化资源共享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完善社区文化组织运行机制。街道办事处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担负着规划、建设、组织、实施、管理、协调和保障的职责。街道文化站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各社区应聘任本区域内的文艺工作者和有文艺特长、有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文化指导员,联系由各类文艺骨干组织的活动团队,利用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群艺馆、文化馆要创作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音乐、舞蹈等各类普及性作品。省、市直属文化单位要主动与社区结对子,辅导社区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水平。要培养和命名社区文化的先进典型,引导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十三)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机制创新,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文化活动品位,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要确定日常文化活动的基本项目,组织开展阵地文化活动,加快馆、站业务特色的建设。要结合当地中心工作,突出地域文化优势,以农闲时节、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要实施“知识工程”,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不断拓宽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各市、县要建立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制度,要将农民看电影收费问题纳入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内容,同时,要积极开拓市场,多渠道解决农村电影放映经费,加快实现21世纪初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2131”目标。坚持送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命名典型示范点,大力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校园文化。
(十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积极发现、培养群众业余创作人才,鼓励群众开展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故事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的内容健康、生活气息浓郁、富于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通过辅导、培训、汇演、评奖等方法,推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同时,要认真做好优秀作品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建立和完善群众艺术创作和普及的表彰激励机制。
(十五)挖掘、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全面开展民间艺术的调查、抢救、保护和创新工作,编制陕西省民间艺术资源总目录,创造条件尽快建立陕西省民间艺术博物馆。各群艺馆、文化馆要加强对所辖区域民间艺术的收藏、保护和开发工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支持发展不同专题、不同性质特别是民营民间艺术收藏陈列展示机构。开展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艺术家的命名活动。大力发展各类富有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努力扶持地方稀有剧种,抢救濒危传统艺术种类,推动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普及和教育,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在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