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应当承担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不得挤占、挪用、拖欠,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据实编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用款计划。
(二)依法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核定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及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六条 省政府按季度通报各市、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资金发放情况,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市、县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该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限期解决措施。
第七条 各级政府要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该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当年目标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第八条 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预算安排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的;
(二)具备财力保障或上级已对其财力缺口进行补助后,由于不按时足额发放或不按规定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原因,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
(三)挤占、截留、挪用、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
(四)虚报、瞒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情况的。
第九条 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审批、无故拖延审批的;
(二)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