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的需求和影响
  (一)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今后5—10年,江西主攻工业,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中部诸省位次前移,将拉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41种主要矿产年需求量,平均增长率将超过7.2%,其中石油、铁、铜、铅、钴、钽铌、稀土、金、银、磷、水泥用灰岩、石膏、耐火粘土、高岭土等矿产的年需求增长高达8%—35%。
  2.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综合预测。在今后十年内,我省铜的冶炼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2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40万吨,2010年的60万吨,累计需要铜资源储量397万吨;钽铌精矿氧化物金属的生产能力由1999年的86吨发展到2005年的250吨,累计需求资源储量4462吨。稀土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重要原料和材料,预计2010年对稀土资源的需求为目前的2倍。
  金银矿产勘查开发将不断加强,2005年黄金产量将突破10吨,白银产量达到75吨,预计需求金资源储量85吨、银资源储量745吨。
  石化工业将调整产品结构,全省对磷矿的需求量由1999年的16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80万吨,累计需求标磷矿580万吨;原油需求由目前的266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240万吨。
  建材、陶瓷工业将不断改造、提升和扩大发展,预计水泥生产能力由16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000万吨,累计需求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3.39亿吨,高岭土732万吨。
  钢铁、电力工业将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10年累计需求成品铁矿8441万吨、原煤3.49亿吨,分别为目前消费需求量的2.4倍与1.6倍。
  (二)矿产资源评价与保证程度分析。
  1.资源储量评价。江西探明并已列入全省矿产储量表的96种矿产,经济的基础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26.09%,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4.33%,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占总资源储量的18.98%,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0.60%。
  2.省内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省内41种主要矿产中,至2010年对国民经济建设能充分保证的矿产有锌、钨、铋、钼、钽、铌、稀土、金、银、硫、萤石、滑石、化肥用蛇纹岩、粉石英、熔剂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麦饭石等17种;能基本保证的有铅、硅灰石、水泥用灰岩、岩盐、高岭土、饰面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等7种;不能保证的有铜、锡、煤、钛、锑、玻璃用砂(岩)、膨润土、石膏等8种。
  (三)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1.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由于国家鼓励开采铜、金、银、钽等矿产,鼓励生产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矿产品,限制钨、锡、锑、稀土、钼、萤石、重晶石、高硫高灰份煤等的开采,这对我省铜、金、银、钽等优势矿产的开发及钨、稀土等优势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2.科技进步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由于采选冶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较低的成本开采较难开采的矿产资源。如生物—氧化技术和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已使金矿石开采品位降到0.7克/吨,甚至低到0.25克/吨;溶剂萃取电积法炼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使铜矿石开采品位降至0.2%以下。
  近二十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许多矿产资源的需求成倍增长。近年稀土已成为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和精密陶瓷等的主要原料之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钽的需求猛增;金银由传统的货币和首饰工艺等方面的高额消费转移到现代工业技术应用领域,年均需求增长率6%以上。矿产资源替代、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技术使那些非传统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从而将缓解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四)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矿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江西矿业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也有利于扩大稳定紧缺矿产的进口渠道,扩大矿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国外高质廉价产品的冲击,金融、保险、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影响以及强劲竞争对手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原油、成品油的进口关税均将下调,使国外原油特别是成品油大量进口,从而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源,缓解江西石油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但国外低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对我省石油加工行业造成冲击。
  我国铁矿砂进口已实现零关税,“入世”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解决我省成品铁矿石和废钢不足问题;但对部分钢材来说,其生产将受到质量较高而价格便宜的进口货的严峻挑战和冲击。
  我国有色金属矿砂的进口已实现零关税,我省铜、铝冶炼加工业可以进一步利用低成本的铜矿、氧化铝等国外资源加快发展,但对我省成本高的铜矿山企业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由于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将大幅下调,大量进口廉价产品将对铜、铝等有关冶炼加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我国鼓励铅、锌大量出口,要把握时机,扩大出口。钨、锑、锡、稀土、萤石等矿产品,需要继续限产、控制出口,促进国际市场全面好转,价格回升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入世”给稀土工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一些稀土高技术产业将会稳定快速发展。
  世界钽铌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入世”给江西钽铌工业带来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化工产品降税要达到多哈部长级会议的要求,70%的化工产品平均关税水平降到5.5%—6.5%,美国最关心的产品,如磷铵、磷二铵有可能立即取消进口配额,这些对化工企业尤其是化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水泥、石材等非金属矿产品,尽管进口关税大幅下调,部分国外高质低价产品进入我省市场,但对矿山和加工企业冲击不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以集约高效开发为主题,加快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矿业对工业化的支柱作用,促进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按照“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统筹规划全省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低优势,科学合理地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超前找矿、超前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可供性;综合找矿、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三)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应用高新技术,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勘查开发效益。
  (四)坚持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注重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以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勘查开发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