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动力。要重点发展专用动植物良种、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要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档次。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强与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龙头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姻”,确立自己的技术依托单位,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力争使每个农户都掌握一两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各地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各级涉农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围绕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和信息咨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
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农产品优质化的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尽快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况。对大宗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最大限度杜绝有毒有害物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识和公示等管理工作。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龙头企业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把原料基地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性的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开发、产品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布局以及市场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和扶持措施,充分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要把农业和相关产业一并研究,统筹安排,从整个产业链条的合理运行上考虑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城市二三产业下乡,参与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要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