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双百工程”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00个乡镇、100个社区,重点给予帮助,支持建成一批集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培训、群众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标准、多功能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示范点。示范点的选择要与省“杜鹃花工程”等建设相结合,以利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4、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十五”期间,继续实行农村电影16毫米拷贝补贴办法,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队和放映设备扶持力度。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切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5、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要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公共文化设施。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采取优先划拨或有偿优惠的方式。城镇建设确需征用原有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拆建同时进行,确保重建的文化设施不低于原有的规模和标准。
6、城市要发展规模适宜的文化广场,县要有图书馆、文化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也可两馆合一)。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大学(学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7、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送丰富的文化信息,进一步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充实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十五”期间,要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纳入各地文化事业建设整体规划,建立起我省省级分中心和基层中心系统服务网络,在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统筹考虑,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在机构改革中,要保障城市和农村文化队伍、文化阵地不被削弱。进一步充实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乡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把农村放映队的建设纳入基层文化站建设中。
4、建立并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文化指导员可面向社会公开聘任各类专业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组织、辅导社区居民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