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焙烤及糖制品
以面向百姓一日三餐的主食领域为重点,开发风味多样、营养方便型主食发展冷冻面团,推广面团生产与烘焙分离的新型生产模式积极开发保健糕点、旅游糕点、礼品糕点;大力开发天然水果糖、浓缩果蔬汁糖果、保健糖果及爽口、护齿、除臭等功能性糖果。
(四)开发培育保健食品、生物食品、工程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四大行业
1.保健食品
重点发展功能因子明确、功效显著的第三代保健食品,积极开发学童保健奶,加快发展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高蛋白、调节免疫、延缓衰老的老年保健食品及特殊人群保健食品。
2.生物食品
重点发展酶制剂、酵母,积极开发氨基酸、甘油、L—乳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多糖等新产品。
3.工程食品
重点发展营养强化大众主食、婴幼儿及学生营养配餐、营养强化和互补组合食品、功能组合食品、仿生食品、军需食品。
4.食品添加剂及配料
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加强天然食品香精香料、食用天然色素、天然防腐保鲜剂、抗氧化剂、功能性食品配料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新型甜味剂、增稠、乳化等食品品质改良剂和营养强化剂。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必须以《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01—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配合,真抓实干。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一)食品工业的发展涉及一、二、三产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大力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管理、监督、指导和协调;切实搞好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着力解决原料基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秩序等发展中瓶颈制约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积极推动建立食品行业生产、技术、市场销售及产业政策信息网络,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储备,把技术引进和字、自主创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开发工程,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机制,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服务、协调、自律、监督等方面的职能,促进食品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实施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和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食品企业集团。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
食品卫生法》、《
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研究和利用WTO的协议和规则,做好食品工业的应对工作,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开展ISO系列认证、HACCP认证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食品从原料到加工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对名牌企业、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宣传、保护和扶持力度。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名牌和引进名牌相结合,培育一批出口名牌产品和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通过引进、嫁接、资产重组等手段,加强与国际国内优势企业的联合,积极向技术含量高、市场覆盖率高、效益高和消耗低、污染低的外向型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筛选确定一批食品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人才。积极支持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