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3.结构调整
  重点进行五个方面的调整优化:
  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发展非公有食品工业企业,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力争“十五”期末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创造条件,以优势企业的扩张和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培育一批贸科工农一体化大型食品集团。发挥中小企业群体效益和灵活机制,向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优化行业结构:逐步降低能耗高、效益低的食品行业比重,加快优势行业和新兴食品行业发展。扩大乳品、畜禽、果蔬及粮油加工业等行业的规模和比重。
  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保健、方便食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加强服务和引导,尽快将我市名牌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开发为绿色食品。充分发挥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营养食品、健康食品及功能因子明确、功效显著的保健食品。加快开发营养强化大众主食,大力发展方便米面制品、畜禽肉熟食制品及半成品、方便调味料等方便主、副食品。积极发展速冻食品、微波系列套餐等冷冻方便主食及方便副食、旅游休闲食品。
  优化原料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适销对路的食品加工专用品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原料生产基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合理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玉米、马铃薯、杂粮、“双低”油菜等特色品种,积极发展适宜加工的优质水果、瓜菜以及各种名、特、优、新、稀经济作物;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发展瘦肉型品种,大力发展以家禽、肉牛、奶牛、菜羊为主的养殖业及畜、禽、蛋、奶加工业。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加工。
  二、“十五”食品工业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根据我市资源条件、区域布局和发展趋势,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传统食品行业,开发培育新兴食品行业。
  在行业上,重点发展乳品、肉类、果蔬、薯类加工四大行业,巩固壮大酒类、软饮料制造及烟草加工三大行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酿造调味品、焙烤及糖制品三大行业,开发培育保健食品、生物食品、工程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四大行业,形成“4334”发展格局。
  在产品上,重点发展奶制品(鲜奶及发酵奶)、肉类制品(冷鲜畜禽肉制品、腌腊制品)、特色果蔬及深加工制品(榨菜、魔芋、菌类)、饮料(橙汁、果蔬汁饮料、茶及茶饮料)、优质粮油及深加工制品(淀粉及深加工产品、杂粮及豆制品、优质米、精炼植物油)、酒类(啤酒、优质白酒、果酒)、特色调味品(火锅底料及调味料、天然香精香料)、卷烟等八大类产品。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