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创造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过去几年,我市工业企业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广泛交流合作,积极主动地开展产学研联合,在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探索、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产学研联合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组建股份制经济实体、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或中试基地、人才培训交流、仪器设备共享和全面联合等模式。各区经贸局、教育局、各行业协会、各工业企业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灵活采用上述各种产学研联合模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要鼓励和提倡以共建研究开发机构、中试基地和组建股份制经济实体为主的联合模式。有条件的城区、行业和企业集团,还要力争实现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全面联合,为高校、院所的科学实验、学生毕业实习、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使我市产学研联合工作实现从低层次的“单一项目、短期突击联合型”向高层次的“多个项目、整体、长期稳定联合型”的转变。我市的各高校和研究院所,要进一步端正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主动与本市的工业企业联系,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遵循产学研联合“平等自愿、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具体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行之有效的产学研联合新模式,把我市产学研联合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四、突出重点,加速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市工业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保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我市工业未来的优势所在。因此,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工作,一定要突出增强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高科技产业化进程这一工作重点。具体地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个一批”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牢固树立为培育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意识,坚持高起点联合,高水平开发,把产学研联合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以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与信息、机电一体化、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一代视听产品、新能源等七大支柱产业及生物技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创名优产品的关键技术上,特别要在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同时,还要抓好产学研联合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结合,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