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我省蔗糖业的意见
(云政发[2002]131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提高蔗糖产业,不断提高制糖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保持我省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巩固提高蔗糖产业
食糖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消费量随之增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食糖仍将是人类食品中不可替代的甜味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蔗糖业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形成了日处理14万吨甘蔗的生产能力,每年可产糖160万吨、糖蜜酒精15万吨,成为全国第二产糖大省。现有85户制糖企业从事蔗糖生产经营,是临沧、德宏、保山、思茅、红河、版纳和玉溪七个地州市的骨干产业之一。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14个地州市、48个县种植甘蔗,有13个地州市建有机制白糖厂,工业总产值40亿元,资产总额达76亿元。2000/2001年榨季,产糖127.8万吨,占全国食糖产量的20.7%,实现利税总额10.0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4.88亿元。蔗糖业肩负着稳定农民收入、稳定地方财力、稳定社会的作用,对促进全省经济,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省制糖业是在短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产业经营管理水平总体上不高,特别是在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和规模经济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是造成从1995/ 1996榨季开始至1998/1999榨季间连续四年全行业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近两个榨季,在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市场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制糖业经营情况已有所好转。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加入WTO后,我国制糖业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使我省的制糖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蔗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综合利用及深度开发为途径,调结构、控规模、提质量、降成本、抓营销、建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体制,实现蔗糖产业化经营。
(二)发展目标:保持全国第二产糖省地位,年产糖180万吨左右;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和依托主要产糖地区大型制糖企业集团;加强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和企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平均甘蔗产糖率12%左右;在糖厂比较集中的地区,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利用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