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加工。重点引导现有64家加工企业通过控股、租赁、兼并等形式,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减少入世后国际肉鸡产品冲击,推动肉鸡生产发展。
乳品加工。重点以沈阳辉山乳业、大连四环乳业、阜新比牛哥乳业为龙头,实行产业内部扩张战略,提高乳品质量和乳产品品种。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工作
1.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水平。到2005年,将70%的基地建成规模较大、科技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区,显著提高其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水平。农企联手,突出发展专用加工玉米、多用途高油玉米、专用加工高油大豆、名牌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精品水果、名优及专用特色种植业、以三元杂交猪为重点的优质高效畜牧业、增播精养高产高效渔业、优种高效速生丰产林业。大力拓展以食用菌、花卉、种子、饲草、名优养殖业为代表的新品种产业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态农业为代表的清洁产业共同构成的农业新产业。全省实行专业化生产的乡(镇)、村、农产分别达到50%、60%、70%,综合商品率达到80%以上。“订单”种植面积要达到50%。
2、全面强化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对农产的带动能力。分行业、分层次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淘汰一批小、散、低、弱及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到2005年发展到180户。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标准、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带动能力,包括加工企业、农业园区在内的龙头组织带动农民要达到330万户左右。
3、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搞好技术引进、合作攻关、联合开发、科技入股、工艺更新、设备改造,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档次、科技含量,到2005年,水果加工要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16%;蔬菜加工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25%;粮食加工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畜产品加工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60%;水产品加工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0%;特产品加工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60%;农产品综合加工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5%。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在构建原材料保障体系、农产品加工企业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创新体系和政策扶持保障体系等5大体系上下功夫。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办法,重点制定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将农产品生产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省、市、县要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和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在完善现有的5个部级农业质检中心基础上,各市要尽快建立农业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负责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和检测,并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实施重点检验监测,在2005年底以前形成省、市、县及产地四级农业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内要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确保县乡技术人员的配备,乡镇一级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每村配备一名农民技术人员;开展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确保农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市场行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