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商业银行要通过资质评估,对绿色食品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确定对绿色食品企业贷款时,要以企业授信等级为主要标准,不受银行对地区授信等级的限制。对信用等级在AA级(含AA级)以上,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具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优良企业尽可能简化手续,及时核发绿色食品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债项目要结合区域开发特点,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作为投入重点。省计委、经委、外经贸、科技、农业、林业、水利、乡企等部门的资金,在不改变投资渠道的前提下,要向绿色食品产业倾斜。鼓励绿色食品骨干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经营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联合重组,组建一批股份有限公司,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创造条件上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做大做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外向度。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建立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就是建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实施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绿色食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经济学规律,科学合理规划、划定绿色食品生产保护区,尽量减少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依法保护和持续有效的利用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水平。各设区市要鼓励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以订单、合同等形式兴办稳定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活绿色食品流通。
要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食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在国道沿线及浙赣复线、京九线及主要的旅游路线,依托大宗的绿色食品产地、集散地和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建设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市场网络。要大力培育市场经营和市场管理主体,积极加盟世界经营连锁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努力培养壮大一批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重点城市建立销售网络;依托农经网建立市场信息网站,构建营销信息网络,以便快速、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动态,制定科学的营销决策。要加强流通队伍特别是绿色食品专业流通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流通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机关干部、企业富余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及农户直接从事绿色食品流通;要加强市场管理,按国际惯例建立起我省绿色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步伐。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