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油料:“十五”期间,重点发展具有江西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木本茶油生产。要尽快将现有高新技术运用到现有油茶林的“低改”中去,使之尽快朝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在工艺上提倡物理“压榨”的同时,改传统高温“热榨”为低温“冷榨”制油,减少维生素及其它营养元素的破坏、提高油茶的出油率。到2005年,力争使绿色食品油茶林环境监控面积达400万亩,产量达2万吨。进一步扩大“双低”油菜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到2005年,A级绿色食品草本油料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
(二)瓜果蔬菜类。
1.果品(含瓜类):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名优果品(如柚、猕猴桃、早熟梨等)。抓紧制定地方果业名特优产品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产地贮藏库,开发水果生物保鲜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加大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蜜饯、果干、果酒和膨化果品等产品。注重野生水果的资源开发,提高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到2005年,使绿色食品果园基地面积达100万亩(其中瓜类20万亩),产量达400万吨。
2.蔬菜: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建立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要大力提高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破碎、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推行净菜上市,为沿海发达地区及国际市场提供丰富、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蔬菜。用现代高科技加速改造传统加工工艺、更新机械设备,全面改进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到2005年力争建成绿色食品蔬菜基地100万亩,产量达200万吨。
3.食用菌、竹笋:要适应生态经济的要求,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及微生物(食用菌)产业齐头并进的三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生产,重点推广食用菌(香菇、茶薪菇、木耳、猴头菇等)储藏、保鲜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我省竹林面积1114万亩,每年鲜笋产量约20万吨,水煮笋1万吨、笋干产量约2万吨。竹笋是我省农业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在抓好特色乡的毛竹产业化的同时,要以毛竹的中心分布区为重点,按绿色食品的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开发绿色食品方便笋、清水罐头,笋等笋系列产品。到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竹林300万亩,开发绿色食品竹笋10万吨。
(三)畜禽水产类。
1.奶牛产业:在振兴草业的基础上,努力开辟国外精饲料基地和工业用奶粉基地,重点发展液态奶生产,并努力使之基本绿色化,提高我省奶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05年,使绿色食品奶牛基地养殖产奶母牛达20000头,绿色食品乳制品产量达6万吨(其中液态4万吨、固态2万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