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关于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2]327号 2002年10月25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关于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00二年十月十八日)
实施农牧业产业化是今后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农牧业产业化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思路和主导产业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后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围绕“特色”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围绕“规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优质”搞好基地建设,围绕“绿色品牌”开拓区内外市场。要利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迅速推进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努力建设在全国具有显著优势的奶牛和绒山羊养殖带、肉牛肉羊育肥带,把牛奶、羊绒、牛羊肉三大产业培育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加快培育形成马铃薯、优质粮油、特色种养业和草业等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要大力创建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创名优品牌促进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以适应入世以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在结构调整上,使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2002年达到40%以上,2005年达到50%左右。
围绕这一基本思路,自治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几个主导产业是:
(一)牛奶产业
牛奶及牛奶加工业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全区牛奶产量 106万吨,占全国的10.3%;重点企业伊利、蒙牛年处理鲜奶能力分别达到36万吨和12万吨,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一批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也已落户我区。近几年国内牛奶消费呈现大幅度扩张的趋势,2001年全国牛奶产量1029万吨,较上年增长了12%。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巩固和扩大牛奶及牛奶加工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一是继续加强奶源基地建设。2001年底我区奶牛存栏74.7万头,居全国第二位,但良种奶牛少,产奶量较高的荷斯坦奶牛仅占13%。目前我区奶牛年平均产奶2.1吨,而黑龙江为4吨,北京、上海达到6至8吨。因此,要在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体生产能力。通过科学饲养,提高奶源质量,使奶源生产达到国际标准,以保护我区奶业的绿色品牌。近期要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和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两大奶源基地,力争2002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5万头,产奶量达到140万吨,其中,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存栏20万头,产奶52万吨;呼伦贝尔市存栏30万头,产奶35万吨。2005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20万头,产奶量250万吨,其中,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存栏30万头,产奶120万吨;呼伦贝尔市存栏40万头,产奶100万吨。二是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目前,我区有牛奶加工企业109家,年处理鲜奶能力80万吨左右,按2005年全区牛奶产量250万吨计算,今后4年需新增牛奶加工能力150万吨。为此,要在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集约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以利于抗衡国际市场的冲击。近期自治区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主要有:蒙牛三期扩建项目、包头奶业集团年处理30万吨鲜奶加工项目、伊利集团年产13.5万吨无菌奶项目、呼伦贝尔市三元乳业公司日处理鲜奶100吨和鄂温克旗光明乳业公司日处理鲜奶100吨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