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政府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省民委关于2010年我省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意见》和《省教育厅、省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四)积极发展寄宿制学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步调整优化寄宿制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效益。规范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管理制度,实行国家补助与学生自带口粮和基本生活费用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补助对象的审核确定工作,确保补助发给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居住偏远、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做到公正、公开,并接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办好寄宿制学校小农场、小牧场,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增加补贴来源。各地要结合实际,为每所寄宿制学校划拨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用地,支持学校开展好勤工助学。
  (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民族教育投入。确保投入是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行动计划》每年3亿元资金足额到位。通过加大省级投入和市(州)经费自筹力度,形成固定的投资渠道。抓住中央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机遇,争取中央在财政转移支付、“义教工程”和其他教育建设项目上的更大支持。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市、县(市、区)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确保民族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用好用足各种教育筹资政策,动员全社会以各种形式兴办、支持教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负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建立完善的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等保障制度,逐步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减免杂费和书本费,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帮助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
  (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重点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县级远程教育教学点和乡级电视、数据收视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启动校园网络或局域网建设。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七)因地制宜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语言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自愿为主”的原则,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逐步形成民族语和汉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进—步强化汉语文教学,努力提高师生的汉语水平和普通话水平。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外语课。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