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编制的黑龙江省2002年至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通知[失效]

  (三)奋斗目标。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力争使373万贫困人口和3052个贫困村到2010年全部脱贫。具体分两步走:到2005年,153万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以上,220万相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1500个贫困村脱贫;到2010年,现有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小康目标,贫困村全部脱贫。
  二、建设重点及内容
  (一)工作重点。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把西部风沙、盐碱、干旱区,东部低洼易涝区和嫩江、松花江沿岸洪涝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集中扶持,对重点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其它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主要由其所在行署、市、县政府负责扶持,国家和省给予少量且必要的支持。
  (二)总体布局。全省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围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开发绿色和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品质。重点加强我省西部地区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和草场建设;中东部地区主要加强县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和饮灌结合工程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全省2002年至2010年以工代赈规划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乡村道路工程、草原建设工程等5个方面(详见黑龙江省2002年至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表,附后)。
  1.农田水利工程。投入资金949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3000万元。重点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灌区、涝区进行综合治理,对抗旱水源工程加以扶持,共对37个灌区、15个涝区进行综合治理,打抗旱水源井9677眼,增加灌溉面积20万公顷,经过整治,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沟沟相通,路路相连,水、路、田、林、牧综合配套。
  2.人畜饮水工程。投入资金520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000万元。逐步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条件,重点在贫困地区的地方病、碘缺乏症、高氟地区打人畜饮水井3408眼,解决189万人、90万大牲畜饮水问题。
  3.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208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6000万元。实行工程、生物、农艺等相结合的措施,小流域治理面积7.25万公顷,加大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面积。
  4.乡村道路工程。投入资金1170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0000万元。对阻碍经济发展的断头路、水毁桥等进行改造,对重要交通要道提高路面标准,彻底改变老百姓行路难问题,共修建道路187条,3944公里修建桥324座,5856.9米,涵1671道,项目实施后,基本解决阻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