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一)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工作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项目开展工作。
(二)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综合开发社会资源共同推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康复工作模式。
(三)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根据我省实际,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确定并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进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适时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现代康复医学的研究、掌握、吸收和应用;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充实、完善康复工作管理、指导、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使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训练服务自上而下通过网络组织实施。
调整、充实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完善机构,加强领导,将残疾人康复纳入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加强沟通,密切合作。
充分发挥康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标准,培训业务骨干。确定相应机构作为当地技术资源中心(站、点),深入基层指导,普及康复知识,提供康复服务。
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学校、幼儿园、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的作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形成社区康复网络,使残疾人得到便捷的康复服务。
(二)抓住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残疾人康复工作有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康复训练与服务、麻风畸残康复、残疾预防等八项内容。要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抓住重点,找准薄弱环节,研究突破薄弱环节的方法和措施。
聋儿康复:以巩固、完善语训部建设,提高语训质量为突破口,落实相应政策,稳定语训师资队伍。大力培训聋儿家长,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语训质量。做好聋儿早期干预及后续教育工作。
精神病防治康复:扩大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面,大力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提高精神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治疗康复效果,为精神病康复者进行职业技能等培训,给予就业指导。
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以贫困缺肢者假肢装配为切入点,加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建设,充实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残疾人用品用具、普及型假肢、矫形器装配等服务同步发展,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用品用具不断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