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就业培训,提高移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就业培训,提高移民群众就业能力,是尽快增加移民收入,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各级移民机构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相应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能等培训班,组织移民参观示范点。据统计,5年来,全省参加各种培训的移民生产骨干达3.9万人次。其中湛江、茂名共培训移民群众1.7万人次,使一大批移民生产骨干掌握了生产技能,在传播先进生产技术,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各级移民工作人员通过召开有关部门会议、进村入户与移民谈心、做思想工作等方法,努力增强移民的自强自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六)及时调处移民山林土地纠纷,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
各级移民机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调处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山林土地纠纷。据统计,5年来,全省共调处移民山林土地纠纷案件112宗,归还移民耕地910亩,山地1258亩,切实维护了移民合法权益,稳定了移民情绪,为移民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当前水库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5年来,通过实施议案,面上水库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部分移民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仍很落后
部分移民区的危房、饮水难问题十分突出,交通、水利、通讯、教育及医疗卫生设施还相当落后,严重制约移民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区的房屋,绝大多数是当年建库时突击建造的,标准低、质量差,且经过多年风雨侵蚀、失修,有的严重威胁着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省面上水库移民急需拆建、改造的危房达823万平方米。饮水难也是困扰移民区生产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全省面上仍有11万多移民因长期缺少或饮用不符合健康标准的水,诱发各种疾病,移民反映十分强烈。
据调查统计,面上水库移民区仍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包括:交通道路14378公里,小桥梁1537座;电力设施包括变压器13638千伏安,输电线路10330公里;通讯线路17017公里;教育设施及校舍65.9万平方米;医疗设施及院舍19.1万平方米。
(二)土地资源缺乏,严重困扰移民的生存和发展
大部分水库移民都普遍存在土地少、土质差的问题。据统计,全省面上水库移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4亩,其中约3.83万人特别困难,人均耕地为0.03-0.2亩,人均山地为0.1-0.85亩,仅有的耕地多是调剂出来的贫瘠、偏远的边角地,水利设施差,收成无保障。缺山少地,环境容量不足,限制了移民生产发展的空间。由于缺少土地,也增加了扶持移民发展经济的难度。
如韶关市近5000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23亩,人均山地不足1亩,移民常常因为打草、放牧、开荒、建房、修路,而与周边村民发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