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继续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决议的通知

  省移民主管部门从继续实施议案工作开始,就加大了调查研究力度,通过逐村、逐户、逐项全面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所有移民村的遗留问题。针对移民村最突出的住房差、缺土地、饮水难,采取了“一村一策,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资金,一次性解决遗留问题”的做法予以解决。如果一条移民村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发展空间,就采取重新搬迁的办法。这种搬迁采用政府补助和移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基础设施部分以政府安排为主,群众自筹为辅;危房拆建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5年来,共搬迁移民98条村庄,搬迁了12100人,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不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设施,移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5年来,共扶持移民区修建小桥434座,小路6794公里;兴建水利(食水)工程1888宗;架设输电线路1503公里;新建住房75.88万平方米,维修危房65.68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部分移民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其中已有98条移民村的生产生活设施遗留问题获得全面解决,占面上移民村总数的2.2%。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移民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南雄市孔江镇明山塘村,14户64人,从1998年起,3年内共投资119万元(其中省补助24万元,市、县、镇及移民自筹95万元),新建住房户均250平方米,完善了移民村的食水、用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扶持移民种植沙梨、青枣共30亩,使几十年的遗留问题全面得到解决,移民欢天喜地。高要市白诸镇上洞移民村,共有5条自然村1200人,在实施移民议案期间,修筑了3公里进村的水泥路,建起了村办公楼和小学;各级投入资金80多万元,扶持开发山坡地种植龙眼500亩,开挖鱼塘280亩,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从贫困落后村发展成先进村、文明村,同时还起到了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三高”农业发展。
  (四)扶持移民区发展生产,移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5年来,全省共计扶持面上水库移民种植各种经济作物1.92万亩,水产养殖10.74万亩以及一大批其它生产项目。通过扶持移民发展生产,为移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移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据统计,列入议案范围的84万面上水库移民中,已有80万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占95.5%;12.6万达到或者超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占14.86%;移民人均收入也从1997年的1700元增加到2001年的2010元,增长18.2%。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