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39.提高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水平。用好WTO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教育、农产品信息服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体系,把补贴的重点转向生产环节和农业生产者。
40.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广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园艺产业、畜牧业和水产业,提高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区域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或产业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培育和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加强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1.推进农业改革。培养各类市场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业企业化经营水平;构建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检规范化。
(十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42.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以广州、深圳为重点,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大力吸引跨国分销企业来我省设立商品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贸易和物流体系。
43.加快快发展旅游业。改革现行旅行社准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吸引民资、外资投资我省旅游业。大力吸引国际大型知名旅游企业在广东落户设立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积极推进旅游经营国际化,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形成国际化的组织和接待体系。
44.积极稳妥发展电子商务。构筑电子商务安全基础平台,普及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电子合同、电子票据的应用。鼓励电子商务跨地区、跨行业经营。
(十七)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和开发教育产业市场
45.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对包括民族文化流传继承安全在内的文化安全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强化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整合,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资源配置国际化,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46.开发教育产业市场。建立多元办学体制,发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混合型等多种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扩大重点大学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在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招生规模,并在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办学基地。适应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快开设与WTO相关专业的步伐。
(十八)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47.对民营企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