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原绿化工程。以成片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框架,重点抓好五市和城阳区的优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3)通道绿化工程。以建设“景观大道”、“生态大道”为目标,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县乡道、旅游沿线和大小河流植树造林绿化为重点,建设绿色通道。
(4)退耕还林工程。以“四荒”开发为重点,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十五”期间,25度坡以上的地方要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果,其他地方也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民和财政增收,大规模植树造林,大规模退耕还林、还果。
(5)城区、村镇绿化工程。以区市、乡镇驻地和村庄为重点搞好绿化,建设城市森林。区市和乡镇都要有环城(镇)林带,村庄都要有围村林。区市驻地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建成1处500至1000亩的森林公园;乡镇驻地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建成1处300至500亩的森林公园。全市40%以上的村庄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其他村庄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6)实施种苗花卉工程。以培植开发乡土树种和引进培育新品种为主,以扩大花卉出口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种苗花卉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7)实施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坚持把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财政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力争“十五”末发展到60万亩。
(8)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在继续搞好封山育林的同时,重点抓好护林防火预测预警、林火扑救、防火指挥三大体系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检疫、除治三大网络建设,严防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重点抓好“绿色奥运”环城林带建设,争取用3到4年的时间建成,使其成为我市的环城绿色屏障。同时,抓好“同三”高速公路林带工程建设。
三、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6.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把全民义务植树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为重点,加强宣传和动员,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
7.广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通过建立“军民共建林”、“青年林”、“三八林”等纪念林的形式,鼓励机关、军队、社团、学校、企业、外商造林和各种形式的群众造林。建立市和区(市)两级义务植树基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植树造林。凡单位捐资10万元(含10万元,下同)以上、个人(外国人享受国民待遇)捐资1万元以上的,由市绿化委员会给予表彰。市和各区市绿化委员会根据单位捐资情况赋予冠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