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01--2005年)的通知

  积极推进企业卫生机构的社会化。将企业的卫生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管理,对于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企业医疗机构,逐步撤并转向。
  军队向地方开放的卫生资源全部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的范围,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三)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1.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增加各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投入。调整财政资金流向,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区卫生、传统医学、卫生医学信息和科研等领域倾斜。引导医疗机构从外延型向内涵型发展转变,大力改善就医环境。
  2.投融资体制。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的精神,鼓励和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投资办医的模式。利用我市地缘优势,开展各种公益性、福利性慈善活动,发动国内外社会人士捐资或投资兴办卫生事业。
  3.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卫生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调整不合理的卫生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适度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
  (四)鼓励卫生技术创新。
  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抓好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特别是基础学科技术的引进和临床技术的创新,带动卫生技术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对大、中型医疗机构临床重点学科研究予以补助,提高疾病诊疗水平,促进临床医学发展。通过公开招标、医疗机构申报、专家评审后立项的程序,按项目予以资助。采用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运作办法管理科研经费,重点开发大型应用型医学科技项目,使医学科研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走产业化发展医学科技道路。利用我市会展业优势,定期举办国内外大型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卫生科技成果高交会,促进我市卫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推动医学教育改革。
  建立健全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促进医学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改革,逐步改善全科医师、防保、护理、卫生管理等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的局面。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建立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机制,鼓励各类卫技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将在职教育与人事管理挂钩,确保参加在职教育人员的资格认可和职称晋升。
  (六)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人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成立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卫生分市场,建立卫生人才流动机制。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等制度,引进国内外学科(术)带头人和卫生管理人才。分级、分类建立卫生人力准入制度,调整人才结构,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卫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公共卫生与保健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等人员的分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
  (七)发展卫生中介服务业。
  以卫生信息中心、卫生人才市场、家庭医疗护理服务指导中心、卫生培训与考试中心、卫生管理、医院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龙头,大力推进我市卫生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制度改革,将属于卫生中介服务的职能从政府部门转移到社会,鼓励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卫生中介组织。加强对卫生中介服务市场的管理,严格准入制度,开展对卫生中介组织的诚信评价,形成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人才,重点培育若干家高水平的卫生中介组织,推动卫生中介服务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