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损伤和中毒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多,城市交通状况复杂,建筑业发展迅猛,以及大量中小型乡镇企业存在严重职业危害,致使损伤与中毒的情况较为严重,连续几年处于死因谱前列。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发现,对0-69岁人群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六类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新生儿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影响我市劳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因素。
5.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居民健康指标。2000年,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先天异常是新生儿死亡前三位死因,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3‰。
(三)卫生资源现状及主要问题。
1.卫生资源现状。
(1)卫生机构:20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11间。其中医院166间(含中医院24间;大型医院27间,占16.3%,中型医院65间,占39.2%,小型医院74间,占44.5%),乡镇卫生院68间,街道卫生院26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间,门诊部、所1322间,专科防治所24间,卫生防疫机构30间,妇幼保健机构14间,急救站35间,健康教育机构6间,采供血机构5间,医学科学研究所9间,医学院校15间,个体开业995人。
(2)卫生人力:2000年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0953人,其中医师25578人(包括公卫医师 2471人,中医师3838人,妇幼保健医师898人),每千人口医师数2.57人。护理人员22478人,药剂人员5877人,医技人员6090人。
(3)医院床位:2000年全市共有医院床位39471张,其中中医床位4570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3.97张。
(4)大型医疗设备:2000年全市共有CT 78台、MRI16台、X刀4 台、γ刀5台、PET2台、UFCT1台、医疗直线加速器14台、准分子激光治疗仪5台。
(5)卫生事业经费:2000年,市级财政对卫生投入58157.03万元,其中卫生事业费43533.70万元、基建资金3450.00万元、其它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药检经费、卫校教育经费、执法经费、行政经费)11173.33万元。卫生事业费中各项经费比例:医院经费占82.1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占7.58%,妇幼保健经费占1.61%,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占0.69%、科教信息经费占4.33%,其他经费占3.68%。
2000年,区(县级市)级财政对卫生投入34574.69万元,其中卫生事业费25402.83万元、基建资金2623.47万元、其他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药检经费)6548.39万元。卫生事业费中各项经费比例:医院经费占34.14%,卫生院补助经费占17.1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占9.43%,妇幼保健经费占3.21%,其它经费占36.11%。
2.卫生资源利用现状。
(1)卫生防病服务:2000年户籍儿童“四苗”接种率均在99.32%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8.75%。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饮用水、放射、学校卫生监测监督覆盖率都达到较高水平,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74%和81.66%。
(2)社区卫生服务:200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诊疗服务503.06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6.76%。
(3)医疗服务:2000年全市总诊疗7431.47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1480.86万人次;全年住院80.59万人次,其中中医住院5.87万人次。两周患病就诊单位中,城市居民在区级及以上医院就诊为主,占总数的71.61%;农村居民在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就诊为主,占总数的94.24%。城市居民在市级及以上医院住院占总数的71.13%;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占总数的73.08%。全市床位使用率为76.80%。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26.50%,未住院率31.48%。全年院前急救出车4.33万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