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止正在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积极协助公安、国家安全和司法机关抓获、扭送在逃或者被通缉的罪犯和犯罪嫌疑人的;
(四)抢险救灾中,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免遭重大损失事迹突出的;
(五)其他可以申报见义勇为的行为。
属于前款第(一)、(二)、(三)项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属于前款第(四)、(五)项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的民政部门调查核实,并报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认。
第七条 有关组织或者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推荐见义勇为人员,当事人也可以自行申请确认。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受理见义勇为确认申请或者推荐后,应当在15日内组织调查核实。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本规定不予确认为见义勇为的,由公安机关、民政部门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推荐人。申请人或者推荐人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确认。
对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需要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进行奖励和保障的,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向上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申报。
第八条 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认为见义勇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给予奖励和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对见义勇为人员给予以下表彰和奖励:
(一)通报表扬;
(二)记功;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颁发奖金、奖品。
前款规定的表彰和奖励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可以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九条 受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在晋升工资、就业、升学、入伍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第十条 省、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一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表彰,可以公开进行,但见义勇为人员要求保密的,有关部门应当为其保密。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要求保护的,公安、国家安全或者司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医疗单位治疗,并告知公安机关或者民政部门。医疗单位对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者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