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援人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义务的;
(三)由于情况的变化,没有必要继续提供法律援助的。
第四章 保障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为其自行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
政府鼓励国内各类组织和个人自愿为法律援助事业捐赠。
法律援助经费、受援人分担的服务费、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收入应当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依法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法律援助人员对法律援助事项进行调查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三十四条 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每年义务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超过规定的数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支付办案补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或者其他法律服务执业机构拒绝提供法律援助或者阻碍本机构的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六条 政府法律援助者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拒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疏于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或者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
予不予年审注册或者停业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
第三十七条 受援人提交虚假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撤销其受援资格,并责令其依法支付已获得的法律服务的全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