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律援助人员、对象、范围和形式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政府中专门从事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人员(简称政府法律援助者)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经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律援助志愿者。
依据本条例获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为受援人。
第七条 政府法律援助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律师、公证员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
(二)通过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或者考核;
(三)热爱法律援助事业;
(四)具备一定的法律服务经验;
(五)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政府法律援助者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时,必须持有自治区司法行政部门统一印发的证件。政府法律援助者不得从事营利性法律服务,未经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或者同意,不得擅自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第八条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是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有关规定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公证员,是指经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工作执照》,在公证处执行职务的人员。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指符合《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自治区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执业登记并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
人员。
第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必须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并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同意,不得拒绝、迟延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向受援人索取钱物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条 为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