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1997修正)[失效]

  (一)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二)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教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三)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他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四)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五)青少年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第三十八条 青少年对于侵犯自己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有依法检举、控告和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 共青团、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应当带领青少年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同侵害青少年的行为作斗争,并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七章 特殊保护

第一节 婴幼儿的保护

  第四十条 不得侵犯婴幼儿的人身、财产权利,受抚养、教育权利,禁止下列行为:
  (一)溺婴或者拐骗、拐卖、绑架、遗弃婴幼儿;
  (二)虐待、猥亵婴幼儿或者以其他手段伤害婴幼儿;
  (三)侵占、污染、破坏婴幼儿娱乐场所和托幼设施;
  (四)克扣、挪用、侵占婴幼儿的伙食、福利费用和物资;
  (五)生产、销售、提供有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婴幼儿食品、药品、玩具、用具。
  第四十一条 发生危急情况时,应当首先保护和营救婴幼儿。
  第四十二条 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创造慈爱、安全和适宜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促进婴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二节 有生理缺陷的青少年的保护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当重视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为盲、聋、哑、残、弱智青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和辅读班;建立康复治疗机构,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